【#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幼儿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工作中,幼教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在课堂上,有些幼儿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老师随口一句:“你真笨!”或者帮老师一起收拾玩具,有的幼儿本想替老师分担,可因为力量不够,端玩具筐时,不小心打翻了玩具,老师极厌恶的一句:“你真添乱!”更有甚者,个别幼儿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而被老师罚站。试想想,这对幼儿的自尊心有多大的伤害呀!这样一来,回答不出问题的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以后即使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敢举起小手;因为善意的帮忙而受到训斥,如果老师忙得不可开交,即使能帮上忙也不敢插手。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二、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
孩子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在与孩子相处时,要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要把自己也当成孩子中的一员,与他们做朋友,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很亲切,就表现出很愉悦,做事、游戏、学习时的积极性就会很高。
多鼓励赞扬,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有些孩子生活里常自我预言“我很没信心”、“我是没用的”等,这种消极的心理会让他没勇气尝试新的事物。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当孩子感到困难和苦恼时,应该让孩子先尝试去面对、体验、感受、判断等处理自己面对的困难。我们则从旁边引导、积极的表扬、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淡化“我无能”的心理,建立“我也行”的心理。如果孩子过于自卑不敢尝试,应坚定地告诉孩子:“你能行!”“你是最棒的!”这时候,最忌讳的是指责或讽刺,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懦弱或失败就来气,“你真没出息!”“我就知道你不行!”伤人的话一大堆,除了让孩子更加胆怯,别
的一点好处都没有。同时,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孩子面前更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三、允许孩子犯错
一个不曾犯错的孩子,他就永远不能够成长。父母应该有必要与孩子分享自己过去曾面对的过犯与失败,让孩子了解到爸爸妈妈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最重要是,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失败、挫折与过错,并让他有机会为自己所犯的错做出解释,之后,父母再从旁协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再次尝试。如此一来,孩子的自信心在不断尝试中得到保护。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做错事了,不要指责与挖苦孩子,或经常以孩子曾经犯下的过错,做为现在的提醒。如:“忘了上次的失败吗?还不加紧温习功课!”、“不需你帮忙,我自己做,要不然又像上次弄得一团糟!”这样不但增加不了孩子的自信心,反而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当然,如果有的孩子明明知道做了某件事的不良后果,还恶作剧地去做,这样就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当然,惩罚孩子时要注意场合,特别注意在外人面前不要批评和惩罚孩子。
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五、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
俗话说:“人无完人”。即便这样,即使再糟糕透顶的人,身上也有闪光点,也有一定的长处,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长”。比如,有的孩子数学课不行,可绘画方面有天赋;有的孩子上课坐不住,但却喜欢音乐或舞蹈;有的孩子胆小怕事,却非常喜欢阅读。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培养他的一些特长,透过特长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除了学业以外,还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课外活动、社区义工活动等。这不但可以让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且让孩子有机会接触那些需要别人关爱与帮助的人,这些都可以增进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因此,孩子从小就要对他们进行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各种活动,使他们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t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