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善于捕捉和运用动态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

2022-08-11 05:58: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善于捕捉和运用动态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欢迎阅读!
音乐教学,成性,捕捉,善于,运用


善于捕捉和运用动态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

主要内容:音乐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源,也是校内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捕捉和运用动态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素质。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生成,再加以适当的指导,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我们的音乐教学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关键词:预设 情感体验 动态生成 捕捉 重组 引导

课程标准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教师不能硬性规定教学的进程,它是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有对音乐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成果,也是校内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捕捉和运用动态生成音乐课程资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素质。 开放的预设,动态生成新的目标

预设指的是课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动态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产生的基础是提高课前预设的可变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使学生个体思想的自由发展成为可能。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大都在默背已经预设好的教案,常常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展示自己完美教案的过程,学生只好钻教师提前设计 “套子”,而有时非预期的问题可以自动生成新的教学目标,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看,开放的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基础,还可生成新的教学目标。 善于捕捉和运用动态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应善于捕捉和运用动态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生成过程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1、学会用心倾听、延迟判断

在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对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唱段的欣赏教学我课前预设先让学生唱会这首著名的合唱,然后结合视频画面进行欣赏,求获得对音乐的主观审美体验。当聆听到学生质朴动情的歌声时,我已经为之动情,及时地打开原版歌剧视频顿时我的音乐情感流不断往上涌,同时我也在观察着几个很专注的学生,我自认为他们应该和我同感吧。于是悄悄地问其中一个学生:“从先前歌唱到此刻观看歌剧表演画面,你的情绪有没有细微的变化?”该学生回答“没有,画面上的唱法太土了,而且剧情内容和我们年轻人之间有代沟”。我顿时哑然,这是孩子最真实的思想,我不能按自己的预设武断评价,只能用以指导我进一步调整课前预设。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欣赏是一种心与心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它体现了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学生作为欣赏者,是具有巨大认识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而且都有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时刻注意我们的预设与学生实际情况产生的偏差,这种偏差往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千万不能对这种资源视而不见,要学会用心倾听、延迟判断,使音乐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课堂。

2、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

不是所有的生成性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不能脱离教学本身。在给一个理科班学生排练合唱《青春舞曲》时颇有一番周折。第一次让学生初听这首四部合唱作品,我问全体学生“好听吗?”有人摇头,有人说“听不懂”,有甚者说象“吵架”。我知道这反映的是本校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参差不齐的音乐审美水平,因此不能再按课前预设继续操作。于是我把合唱先放下,先带学生唱歌曲主旋律,并给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他们设计了一个小节四种不同节奏型的节奏谱,我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练习其中一种,先分练再合练,继而让全班同学边唱边奏。学生忙的手舞足蹈,乐趣横生。通过这个节奏练习,学生感受到音乐织体的趣味性,再带领学生阅读合唱谱,认识作品每个声部的表情特征。当学生再次听赏这首作品时,我看到了大家投入的表情,听到了他们情感火花闪动的心声——“合唱源于歌唱,高于歌唱”;“合唱是一道炫丽的彩虹,五彩缤纷”;“合唱象夏日的午后,变幻莫测,丰富多彩”;“众人拾柴火焰高”;“合唱是心灵的共鸣!”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之后,课堂上就会生成大量信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

3、合理取舍,正确地引导

音乐课堂上,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生成,而忘了我们在做什么。一切的生成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其他的超出音乐范畴的生成,无论多么精彩,教师都应该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的视角引回到音乐上来。同时,教师还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生成新的兴奋点。

鼠年春节刚过,在一个本校强化班的音乐课上,不知从哪儿递过来一张纸条,“老师:能不能放几首流行歌曲啊?我们想听周杰伦的新歌——全体同学”,我哭笑不得,原本想拒绝,最后还是把《青花瓷》打开了。当学生陶醉过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查找有关这首歌的资料,进一步赏析《青花瓷》。结果第二节课,学生并没有完成这项作业。我把媒体对这首歌的全面评价向学生作了介绍,教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认识他们感兴趣的流行音乐的价值,并以此拟定一个命题让大家讨论:音乐课有无必要欣赏流行音乐?立刻全班形成了三种立场:正方、反方和保持中立的三部分。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非常有趣:学生一:通过流音乐能引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倡流行音乐也无妨;学生二:音乐的时代性决定不同时代音乐的特征,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学生三:流行音乐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古典音乐也曾是一种流行;学生四:流行不是经典,经典永远流行,流行音乐的美是肤浅的;学生五:我们熟悉流行音乐我们善于表达,心情不好时,流行音乐能给我们心理上的安慰。学生六:“欣赏非流行音乐感觉不一样,只要你投入欣赏,肯定有经典的独到之处,不知不觉提高你的品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课堂教学生成到这样的环节,收获的岂止是教师能预设的成果。

人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音乐课程的情感性也决定了音乐教学动态生成的必然,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挖掘课堂的情感点,使之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教师在生动的课堂上创造、捕捉,考验的是教师的敏锐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总之,对音乐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动态的。我们要坚信只有把关注的焦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思考学生在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进而充分的预设,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生成,再加以适当的指导,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我们的音乐教学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背景下,如何更优化地创造出艺术化的课堂,将成为我们探索、追求的教学境界。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sq.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