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欢迎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持续加快,留守儿童的成长与教育问题愈发突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当前国家治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产生的原因深入解析,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可行性对策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有名词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输出而导致父母不得不将子女遗留在农村地区生活、学习的现状而造成的。不可否认,父母都希望陪伴在子女身边守护他们的成长,但由于生活的压力且城市教育高额的支出迫使他们只得选择将子女留在农村地区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这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的重任人为地转移到了他人头上。众所周知,父母是子女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和伙伴,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亲情与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留守儿童。 (二)学校教育资源有限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无法与城市比拟,中西部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甚至无法满足本地区适龄儿童就学的基本需求,这也是长期存在且困扰着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高效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是农村地区的经济不够发达,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支出非常有限,一些地区依靠民间力量办学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的软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尤其是网络信息时代农村地区学校的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建设不健全,学生受教育的渠道和资源受到了较大限制。二是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不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许多教师难以长期坚守在农村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教师流动性较大,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难以保持统一,学生的受教育情况无法有效改观。
(三)社会援助力量不足
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而言,除了国家政策性支持外的社会援助同样重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都被社会广泛关注,但真正将社会援助落到实处的则非常有限。一些企业或社会团体开展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援助常常流于表面,援助项目启动之初,企业或社会团体、媒体、大众广泛参与并大肆报道,但对项目后续的开展情况则选择性忽视,一些投机性的援助不仅没能帮助到留守儿童解决基本的教育软硬件建设问题,甚至会堵塞了其他社会机构提供援助的通道,进而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得不到改善。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农村经济条件非常薄弱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教育上的投入非常有限,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民在刚刚解决基本温饱问题的背景下,显然难以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有更多的支出。一是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在全面统筹社会管理时难以在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上有所倾斜,农村的中小学学校的软硬件办学设施得不到提高。二是农民的收入有限,在子女教育支出上非
常有限,即使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城市获得了比农村就业更高的收入,但生活性支出水涨船高也导致了子女教育支出未能同比例地上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仍然得不到家庭的重视。
(二)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观念滞后
教育的支出与其收益很难在短期内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农村地区更多关注的是基本的生存问题,短期内的劳动收入能够被广大农民所直观感知,而对长期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他们则不能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这也是导致长期以来存在于农村地区的对教育的不重视的原因之一。即使现阶段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了全免学费甚至部分地区进行了教育补助,但家长及学生对教育的不重视,辍学打工去追求短期的经济收益现象非常普遍。 (三)教育帮扶政策落实不力
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是导致地方财政对农村地区教育支出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社会性帮扶援助工作的开展落实不力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长期得不到改善的重要因素。一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不能综合评判本地区农村教育需求,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足,制定各项地区教育政策方针时忽视了农村地区的教育;二是社会性援助充满了功利性,“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不仅伤害了农村地区的家长、教师以及留守儿童的心,更严重影响了正常社会援助的开展。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全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父母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已经被广大教育专家学者所证实,全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举措之一。首先,即使由于生活压力所迫而不得不离开子女,作为父母一定要时刻保持同子女的沟通交流,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并在此过程中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对监护留守儿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由子女的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即使相隔千里也要构建起统一的教育战线,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要保持宽严相济。最后,家庭教育不能脱离学校教育,父母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保持与教师的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为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和方向。 (二)全面改善农村文化教育生态环境
首先,政府要持续保持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宣传及支持,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群众对教育不重视的现状,尤其是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宣传,使其认识到教育对孩子成才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极其衍生产品,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现代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教育宣传,尤其是可以利用大数据系统开展针对农村地区用户的定向教育宣传,在潜移默化之间转变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最后,在全面脱贫攻坚战役中药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共产党员的作用,持续走访群众,开展教育宣传,着力改善农村文化教育生态环境。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扶管理制度
社会力量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帮扶是改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现阶段出现的功利性社会援助要进行规范,在教育部门的主导下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扶管理制度。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拟进行农村教育帮扶的企业进行全面审核,在不反对其依靠公益性事业获利的前提下要确保其后续教育投资全面落实到位。二是建立起社会教育援助帮扶档案管理系统并完善管理制度,对每一个帮扶对象进行全程跟踪,对切实履行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扶的企业机构进行宣传,对投机企业机构进行曝光,切实保证教育帮扶管理工作
能够发挥到促进效果。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到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保障问题,同时又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关注,全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从营造家庭教育氛围、改善农村教育生态环境与构建稳定的社会教育帮扶制度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推动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积极健康的受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范先佐,郭清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2]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
[3]张金兰.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J].特区经济.2010(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r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