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欢迎阅读!

如何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转载)
当我敲下这个题目,我的学生立马在下面给我留言,他说:“应该先弄明白的是。怎样才算是优秀的学生。有时候现有的成绩不能决定一切。 还应该考虑的是环境效应。只顾拔尖效率低微。提高基础环境才会让楼顶更高更稳。”他说得很有道理。我的学生现在大学读书,记得他在初中时,也是个很有头脑的孩子,善于思考,沉稳低调。他的成绩在平时不算太好,但在高考冲刺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下得功夫很深,坚持每天做一套文综卷,最后高考成绩出来,他的文综超过班内一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以236分跃居第一,我想,他有资格这样说,现有的成绩不能决定一切。如何界定优秀学生呢?记得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的张青娟老师在《让我来告诉你,他们的可爱》(《教师月刊》)中说,物理老师说我从没见过像张某某这么笨的学生,怎么讲都不明白,考试总是三四十分,就这还想考大学?张老师告诉她说,张某某总分一直在班级前20名,他其他功课都好,就是物理短板,你可别让一棵好苗子因为物理变成了一根草,那你就成千古罪人了。物理老师吃了一惊,说那我以后得多多关注他。是啊,只是某一科成绩不好,你能说孩子就不优秀吗?只是他上课爱捣蛋,你就能界定他以后不优秀吗?他上课爱迟到,爱睡觉,甚至爱打架,早恋,吸烟,喝酒,偷偷出去上网,你就能断定他以后的人生不优秀吗?无数的例子,已说明,这个论断是不成立的。那些成绩很好的学生就一定是优秀的学生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学校成立了尖子生班,所有人都认为这些学生要比普通班的学生优秀,没想到班主任却紧皱着眉头说,可不是呢!这些所谓的尖子生,个人卫生搞不好,宿舍卫生一踏糊涂;自私;抗挫折能力差,不堪一击;心理脆弱等等,问题一大堆。看来,优秀与否,并不能以一时,或某一方面而评判,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们。其实,孩子们是各具特色的,并非千人一面,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他的一个侧面,不能够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容易犯以偏盖全的错误,这样也就不能够给孩子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踏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开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
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可是现实生活中,因为教育的功利,学生难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因为很多人不懂得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导致很多孩子无法适应这种唯分是举的环境,无法承受这种有色眼镜下的责难,被迫辍学,过早离开校园这个应该是孩子们温暖的家的地方。可是有很多学生,虽然他们离开了学校,但多年后,当他们事业有成时,他们最最牵挂的地方就是学校,最最觉得愧对的人,就是自己当年的老师。这些现状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界定优秀与否的界限呢?又如何让优秀的更优秀呢?
我想,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因材施教,积极引导,人尽其才。
吴玉是我的一个学生,她高中时成绩很差,基本一窍不通。但她对班里的事情很关心,黑板报没人办她去办,剪报没人搞她搞,又细心又耐心。高二后半学期,我推荐她去学美术,她睁大眼睛问:“我可以吗?老师?”我说:“当然可以,没问题的!只要努力!”她听从了我的建议,真得去学了。半年之后回来,美术分考了二百来分,文化考得不高,也是二、三百分,走了市里的大专美术系,毕业后去北京某广告公司打工,开始北漂。如今,她已在北京某外贸公司工作,成为那里的专题策划的总经理,真为她的成长高兴啊!你看,我们这不是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了吗?!
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却存在各种各样小毛病和小问题的,我们要酌情分析,正确引导,以使他们的优秀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必要时能够让它发挥出更大的效力。
王光同学,成绩优异,却有严重的恋家情节:每到周六必须要回家。当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时,最初我是很不理解的,也难以接受。学校是全封闭寄宿制学校,从没有这样的先例,允许一个学生每个周末都回家。如果都像她这样,学校一到周末岂不没人了!我坚决不能同意她的想法。她没办法,把她的母亲叫了来,她的母亲说,也实在没有办法,孩子就想周末回家休息两天。我说,可这两天学习任务也很大呀,并且不是周测,就是月考。她说,她保证在家好好复习,即使不参加考试,她的成绩也绝不会落下的,她和她的母亲都让我给她个机会,测验测验她,看看是不是真得还能保持年级第一名,如果不能保持了,就可以取消她周末回家的做法。没办法,我勉强同意了。结果没想到,即使她周六周日不上课,每次考试她都名列前茅。于是,我决定放她一马,允许她周末回家。就这样,直到高考结束,她的成绩依然是年级第一。你看,有时候,妥协也能使优秀的孩子更优秀。
正如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如何要让孩子们变得更优秀,实在是一门极其有意思的课程,需要我们探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n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