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欢迎阅读!
![俄国,背景,改革,1861](/static/wddqxz/img/rand/big_58.jpg)
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19世纪前期,西欧主要国家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制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维护其统治地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签署《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开始在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 奴制的束缚。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商品生产也从内部瓦解着俄国的农奴制,剥削农奴则无利可图,某些生产、出口良粮食地区,特别是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地主开始采用雇佣劳动代替农奴劳动,少数富农通过扩大粮食生产和经商而发财致富,成为农村资产阶级。他们利用剥削贫农的大量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农民阶级分化日益显著,动摇着已经岌岌可危的农奴制。
2.农奴制的衰落,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农奴制衰落的过程中,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期为2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但是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相等,但到了19世纪50年代中叶,俄国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充分反映出俄国工业水平之低,且俄国出口的是农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品,已经逐渐沦为西欧原材料供应基地。
农奴制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在地主的巧取豪夺之下,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且无法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所以海外市场也未扩大。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3.农民运动的发展
19世纪前期,在沙皇专制的俄国,农奴占人口总数的90%,世代被束缚住土地上,饱受贵族地主的压迫、虐待和剥削,农奴主甚至可以像出卖牛马一样出卖农奴,军队驻扎在全国各地,一旦发生农奴暴动,立即前往镇压,维护封建的农奴制度。农奴不甘心自己永远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们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要求,并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据统计,从1826年到1861年改革前,俄国大约发生了一千多次的农民斗争,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他们的斗争从拒服老姨、抗纳代役租开始,继而发展到烧毁庄园、杀死地主,甚至发展成为反对沙皇政府的大暴动。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的基础。
4.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废除农奴制斗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日趋瓦解,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的俄国贵族军官成立秘密组织,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为了实现目标,在1825年11月他们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却唤醒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觉醒。
面对农奴制的衰落,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要求废除农奴制和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革命民主主义者大多出身于官吏、低级僧侣、小市民和农民家庭,还有贵族家庭的反叛者,到50、60年代,他们成为俄国解放运动的主要力量,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
亚·伊·赫尔岑(1812-1870)在青年时期立志革命,1847年因受沙皇迫害流亡国外,1857年开始出版《钟声》杂志号召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的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他的革命精神唤醒了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新的革命一代,作为知识渊博的不得志者,他认为只有农民革命才是农奴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因而他对统治阶级不抱任何幻想。杜勃罗留波夫作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战友和学生,嫉恶如仇,毫不留情的批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这些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革命思想为俄国农奴制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且他们的斗争不是孤立的,有农民运动的遥相呼应,为摆脱汹涌澎湃的革命斗争,沙皇政府力图通过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困境。
5.克里木战争
1853年6月,俄国以“圣地”巴勒斯坦的管辖权问题为借口,派大军入侵土耳其,战争爆发。同年11月,土耳其舰队在黑海南部被俄军歼灭,这促使英法于1854年3月对俄国宣战。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虽然俄军士兵勇敢顽强,但落后的军事武器与指挥、腐败的农奴制使俄国无有胜利的希望,结果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856年2月,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不准俄国在黑海保留舰队及在黑海沿岸设立要塞,并归还占领土耳其的领土。战败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而这场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这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俄国同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而这一沉重打击也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他们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
6.统治者的决策
对外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农民运动此起彼伏,而革命民主主义者也积极准备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资产阶级要求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这一切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农奴制的存废问题已经成为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迫使沙皇政府“与其让农奴自下而上的解放,不如走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1857年开始,沙皇政府着手改革的准备工作。1863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俄国开始了其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i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