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壁画静态舞姿形象到敦煌舞的风格性探究

2022-11-14 17:15:0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敦煌壁画静态舞姿形象到敦煌舞的风格性探究》,欢迎阅读!
敦煌,敦煌壁画,舞姿,探究,静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敦煌壁画静态舞姿形象到敦煌舞的风格探究

作者:路佳颖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5

要: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伎乐天形象,现代人经过观察和研究,将静止的舞姿复活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敦煌舞风格独特,表现在S型的三道弯体态、独特的神韵和气韵文化的贯穿上。了解敦煌文化,用精神世界去引领气息、眼神和形态等,才能展现出敦煌舞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敦煌舞;敦煌壁画;风格S型三道弯体态;神韵;气韵 0 引言

敦煌舞姿图在敦煌学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在莫高窟有内容的492个洞窟中,绘制伎乐形象的洞窟有200多个,有3400余身伎乐天形象。古时佛教的传播,使中亚、西亚不同风格的舞种传入,敦煌当地艺人将其与敦煌当地的舞蹈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舞蹈,继而传入中原地区,其映入皇室眼帘之后,又融入了大量汉唐的舞蹈元素。这种舞蹈从敦煌到中原地区,再到河西地区,经过多次的碰撞,更具欣赏性,这些技艺高超、独具风格的舞蹈在敦煌壁画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19795月,《丝路花雨》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部舞剧将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图呈现在舞台上,技艺精湛,舞姿柔婉,以独特的风格特色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1 敦煌舞的风格

所谓风格,是从内容到形式,从动律到造型,手、眼、身法、步以及各种因素和谐统一而表现出来的基本特色。[1]莫高窟壁画以佛教的经变故事为主,包含了天宫伎乐和世俗的婚嫁图等。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在不同的年代虽有不同的特色,但其基调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以佛教思想为主,这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性。在敦煌舞中,形、神、气、韵的展现是敦煌舞风格性需把握的主体,是敦煌舞独特韵味演绎的关键。 1.1 形态——S型的三道弯

敦煌壁画舞姿图中,曲线性鲜明。现代人在复活壁画舞姿时,将其与现代审美结合,用圆曲的“S”形态动作对舞姿进行连接,S型的特点在于它的圆曲。敦煌舞可分为俗乐舞和天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舞,天乐舞音乐舒缓,以宁静为主,体现大慈大悲的菩萨普度众生。通过S型的动作形成的三道弯体态,温婉柔美,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

S型的三道弯体态是敦煌舞所独有的形态风格。我们可以在傣族舞、胡旋舞、印度舞中看“S”型或三道弯的体态。区别于这些舞种,敦煌舞通过“S”型流动的动作,最终停在三道的体态和造型。

敦煌舞的三道弯包括了手臂的三道弯和身体的三道弯。手臂的三道弯是指肘、腕和手指经过舞蹈动作的变化所形成的三道弯。身体的三道弯是指头部到肩部,头的位置有正位、侧位、旁侧位、仰位、腑位、偏位;[2]肩部到胯部,这一部分是形态风格的中心,需把握S动作中的拧、曲、倾等风格;胯部到脚部所形成的三道弯体态,其中脚趾也需勾起,每个动作都要延伸到神经末梢,才能显示出敦煌舞的与众不同。 1.2 神韵——心神合一,形神兼备

神韵是指在眼神和表情的配合下,传递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敦煌舞独特风格性还体现在形神兼备。敦煌舞强调精神层面以佛教思想贯穿其中,以神领形,再通过肢体的语言以形传神。

敦煌壁画中的表演内容和表演节目等称为伎乐,在天宫奏乐的乐伎称为伎乐天。壁画中的乐舞形式大致可以分为飞天伎乐、天宫伎乐、不鼓自鸣乐、经变乐舞、世俗乐舞、伽陵频迦、药叉伎乐等。[3]不同的伎乐天形象,其神韵也是各不相同的。

敦煌舞的眼神有环视、虚视、亮相、垂视、收和放。敦煌舞中,演绎菩萨形象时,眼神要温婉、平静,其中垂视的眼神较多,壁画中菩萨垂视众生,慈眉善目。而愉快、跳跃、活泼的眼神,这些多用于刻画飞天乐伎等。不同的眼神所表现的舞者的心境和思想是各不相同的。在伎乐天形象的演绎中,舞者是传递佛音的天国乐伎,因而要注重心灵语言的表达,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平静的心境,自身完全投入其中,感受高雅的气质,通过灵动的舞姿,传递佛教的善与美。

1.3 气韵——抑扬顿挫,以意领气

敦煌舞的气息,始发自胸部,连贯并存有顿挫感,将气息不断地延伸,通过气韵将壁画舞姿中的点、线、面连接起来,抑扬顿挫,独具风格。区别于古典舞,敦煌舞的气息顿挫感强。气息和我们的意念是分不开的,以意领气,传神达意,才能将敦煌舞的气韵之美展现出来。

不同的气韵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深沉的呼吸可以展现出佛国世界中菩萨形象的平和、善良和温婉,形成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例如,我们看到的舞蹈剧目《千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i0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