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会计制度变革的特征及其发展方向

2023-03-08 09:0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时期中国会计制度变革的特征及其发展方向》,欢迎阅读!
发展方向,中国,变革,特征,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适应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现会计制度重大变革,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济服务。

一、现代产权制度对会计学发展的影响 1. 产权界定是会计产生的基本动因之一 度量衡的产生源于产权界定的需要。即每个人之间包括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产权边界必须划分清晰。度量衡的统一,大大地降低了产权界定和交易的成本,是一次重大的产权制度变革。计反映相关各方的法律权利和要求,会计制度的不统一,如同度量衡不统一将导致高昂的交易费用一样,也会因交易费用太高而制约产权交易的发展,从而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符合产权效率的会计准则和制度

2. 产权制度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与归宿

在现代产权理论看来,一切经济活动即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易关系的经济活动,在本质上并非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产权的交易关系。那么,作为反映和控制这些经济活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也因此在本质上是对产权界定、产权交易以及产权价值运动的反映和控制。会计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工具,也并非价值中立,它的运用必然反映和体现各产权主体的利益关系,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契约安排。

3. 提高产权效率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

在资源稀缺的世界里,产权不仅需要界定每个人对稀缺资源的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等诸种权利,而且还要界定每个人利用资源的效率,从而界定每个人做出贡献的份额。换句话说,只有产权的权责利界定是对称性的和清晰的,每个主体才有可能产生具有产权效率的逐利行,从而导致所谓“无形之手”的资源配置效率之结果。所以,市场经济的产权效率原则,求“所有者的权益”必须得到充分的“维护和保护”。只有具有产权效率的会计准则才有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因此,产权效率应成为会计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

4.产权博弈关系决定企业会计的未来发展取向

按照现代产权经济学的观点,由于交易成本总为正,产权就不可能完全界定清楚,从而,在产权交易中必留下一个未界定产权的公共领域。产权主体将在各自的约束条件下进入公共领域攫取未界定的财富,直到产权博弈均衡状态。由于会计在反映和控制产权信息上特殊的管理作用,因此,这种产权博弈关系必会集中地反映到企业会计及其政策选择上来。

二、新时期中国会计制度变革的特征 1.会计制度变革的渐进性

我国会计制度的渐进式变革是由会计制度的特点及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会计对经济的发展虽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深层次上看,会计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作为经济制度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处于一种“配角”地位,而高度依存于其他制度安排。在我经济体制转轨中,它必须服务和服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是按渐进的方式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会计制度变革也只能是渐进的。期望在短期内使我国所有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方法都达到一种理想状态,显然是不现实的。

中国的会计制度渐进式变革的主要特点是:逐步推进、分步到位、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198010月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提出会计改革问题,到以后《会计法》的修改。所有这些制度性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整个会计改革的过程是在“边干边学”、“摸着石头过河”


中进行的,是分步推进的。而在会计改革过程中,通过在不同所有制、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进行试点,特别是先在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试点企业及上市公司这样一些新经济成分或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中率先实行新的会计制度,积累经验,然后再推进全方位的会计制度变革,具有典型的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的特征,同时又是一种明显的先“增量”改革,后“存量”改革的策略。时至今日,我国已颁布的几项具体会计准则仍然分为“所有企业执行”和“上市企业执行”两部分。这也说明,我国的会计制度仍处在渐进变革过程之中。

2.会计制度变革的国际性

我国正在进行的会计制度变革与建国后进行的前几次会计制度变革相比,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导向上的差异。80年代之前的会计制度变革,总的来说是围绕服务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的,即以建立集中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度变革目标。会计信息仅仅为宏观经济计划管理和内部管理服务,在会计制度变革目标的定位上并未考虑与国际惯例接轨问题。由于当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也谈不上资本市场的导向作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了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较好地与国际惯例协调的会计制度结构成为这次会计制度变革的目标。这里所说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适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事实上,正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才催生了中国的会计准则。现代资本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披露基础之上的,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是财务信,及时、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是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我国会计准则产生的时机以及各项具体会计准则颁布的时间顺序和所规范的内容都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具有的导向作用。

与国际惯例接轨,是这次会计制度变革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次会计制度变革的重要导向。资本市场和贸易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提高其一致性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进而为合理配置资本、降低市场风险和筹资成本提供信息支持。《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之间的会计协调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使本国的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是一个后起的国家,这使我们有可能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形成的会计准则体系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目标一开始就定位于“国际水平”。从我国已颁布的几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看,均具有与国际会计惯例较高的协调性。

三、现代产权制度下会计学的发展方向 1.会计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现代产权制度扩大了会计领域,会计向管理领域扩展,向与会计相关的领域扩展,大大丰富了会计的内容,使会计学呈现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会计学的综合化主要是: (1)对全部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相互联系的会计分支学科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研究,研究它在现代产权制度件下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体系等,如对《会计科学学》进行研究(2)对类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分支会计学科中性质相近的学科作为一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会计学科体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进行研究,如对会计基础学科、会计部门学科、会计专门学科,或对会计人本学科进行研究(3)对会计学科比较的综合,将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几门会计学科进行比较研究,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研究,中外会计原理的比较研究等。

2.会计学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现代产权制度在扩大会计领域的同时,也深化了会计内容。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从实际出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e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