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类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思考

2022-10-09 15:5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本科类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思考》,欢迎阅读!
专业课程,本科,美术,体系,思考
本科类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思考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9



■TEXT/孙海洋

新世纪中国高师美术教育伴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凸现出它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目前该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原先的“精英教育”已蜕变为“大众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尤其要注意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很多高校在美术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往往还是遵循传统的教育模式,重实践轻理论,重一专轻多能,这给“宽基础、应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带来很大的障碍。究其原因还是原有的课程体系模式制约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另外,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师资的配备等方面也对美术类学科课程设置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当前地方高师美术课程体系状况

(一)、现有地方高师美术专业教学结构与正常高师美术教育不相适应,没有突出培养美术师资的教育特色。

四年制的学课体系贯穿三年制的内容。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大都从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升本而来,虽然美术类专业大都是四年制本科,但讲授的内容几乎是三年制专科的内容,所以在课时方面出现了小课变大、短课变长,数量增多的现象。另外很多地方高师整个美术类课程体系缺乏学科基本理论教学法、及教学历史方面的研究和评价系统。

(二)、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重实践、轻理论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存在的客观事实。理论课程比重偏少,即使有很少的理论课程,都是些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概论和解剖学理论等基础理论,当今前沿的观念和思维几乎为零。技法类课程偏多,但这些技法类课程一直在重复过去的东西,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结构上都没有创新,没有进步。因此,简单的理论课程加上重复的实践课程使学生思维僵化、没有开拓意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方法与社会需要脱节

美术专业是一门很重视创新和实践的专业,需要活得的东西来不断补充。在教学方面,仍以教师单纯的讲授、示范、学生做作业为主,实践课程虽然多,但是和社会上真正需要的美术还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只在学校的教室内进行简单而又重复的实践,真正的进入设计公司和学校实践的很少。教师对当今社会上的前沿理念和设计思维也不能同步,从而造成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还是保持原有状态。

二、准确定位地方高师美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教育理念、教育目的的体现,是培养目标在特定课程门类或科目中的具体化、操作化表述,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课程体系从培养目标和综合性方面与以学术为主的高校不同,也和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位于广东、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高校,其理念和思路是和国际社会相接轨,课程设置体系沿用的大都国外某些著名高校正在使用的课程体系的思路,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面向国际大公司和国内著名品牌企业,大都以研发为主,发展地点均为一线城市。位于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它主要是


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社会需求为主,为本地中小学校、设计公司、装饰公司等服务,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大众型、实用型,而非精英型、研发型。

(二)、课程定位:目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任职的方向是中小学校、设计公司、装饰公司等,因此把美术专业课程目标的设置和新形势下中小学课程发展方向和设计公司的要求结合起来,在课程组织、教学实施等方面应更加注意与职业要求相联系,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

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就要注重特色,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主要是采取

“2+1+1”培养模式,即2年的基础学习1年的专业学习1年的专业实习。通过2年的基础学习,让学生牢固掌握素描、色彩、国画基础、油画基础、三大构成、photoshop软件等基础知识。同时让学生选修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在第3年时根据学生兴趣、职业趋向,分成国画、油画、艺术设计三个方向,对于以后要从事中学教育行业的学生,鼓励学生考取中学教师资格证。对于以后要进入设计公司等企业单位的同学,鼓励学生参加公司实践练习。第4指导三个方向的同学确立毕业创作及毕业论文方向,让艺术设计学生带着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进入设计公司进行实习,并根据需要不断修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同时让艺术设计方向的同学习一些关于广告上的法律法规、广告经济学、市场调研等方面的知识。组织国画、油画方向的同学参加学校教务处安排的教学实习学习课堂讲授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回校后学习面试技巧,分组模拟面试场景,为毕业找工作面试打下基础。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然后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行动,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避免在就业过程中因缺乏工作经验而错失先机。

(二)、硬件软件定位:根据高校所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师资的配备不同定位美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安康学院地处陕南安康市,是安康市唯一的一所省属高校。整个安康市环境优美但面积狭小,社会经济较为落后,从事美术类的专业人士大都主修国画、油画,理念比较保守。

安康学院在硬件上比较落后,画室都没有天窗,采光效果较差。进行基础课训练尤其是色彩练习时困难较大。缺乏供学生选修雕塑、版画的专业教室。

在微机室配备方面,仅配备了几十台电脑、摄像机和一个摄影棚,满足不了正常的学习要。在师资配备方面,具有副高职称的只有两人,大多数是中级职称,无法从精、深度方面给学生提供支持。

三、加强美术类课程体系设置的方法和手段

1、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美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在大二学期加入国画基础、油画基础、设计基础课程,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社会上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

(1)培养基础造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色彩感知能力;

(2)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

(3)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2、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2+1+1”培养模式,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观摩、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做(操作)结合,在做(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3、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媒体,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的教学内容,演示出来,给学生输入高品味的教学理念。

(2)学生科技创新:将实训与教师承担的生产任务、产学合作单位的生产任务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以赛促学:每年组织艺术设计竞赛,创新科技大赛,动漫大赛,书画大赛,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程有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环节上,将课堂理论教学、教师现场师范教学实习学校实地实习、学生科技新活动、设计大赛、技术服务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构成一个校校合作、教、学、研结合的现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学体系。

(5)教学讲座安排上,出邀请专家名人办讲座外,还要求高职称的老师开办专题讲座,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答疑。 综上所述,解决地方高校美术类课程体系的关键是准确定位本地美术类专业的方向和价值,加强美术类课程体系设置的方法和手段,强调基础课教学适应性、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使本地的环境资源、师资合理的融合到课程设置体系中。采用课程内容特色化与教学方法多样化,合理、高效利用硬件软件。还需要任课教师认真总结经验,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多去中学、企业调研、总结以往经验、借鉴外来成功案例、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社会需要的美术类人才。

参考文献:(1)《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课程介绍》3009.03

(2)《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2008.10.04

本论文是安康学院教务处课改项目《本科类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部分研究成果。

【孙海洋,陕西安康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I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