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

2023-02-25 04:3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欢迎阅读!
追求,核心,价值,教育
部分人理解的核心价值追求



一、部分人理解的核心价值追求

1、王长乐(江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科学报:

教育所要培育的人,应该是富而有礼、智而有德、力而有道、敏而有节,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有教养、有责任感的“理性人”“道德人”,而不能是“有文凭没知识”“有知识没品格”的“工具人”“技术人”“功利人”这应该是教育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目的,也应该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念。

2网络 有人说:中国人的价值观就是仁爱,西方人的价值观就是民主; 3、何忠锋(江苏通州高级中学,通州区骨干教师),核心价值观:做人教育之魂:

做人教育的首要核心是树立尊重的意识。尊重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尊重原则在人际关系中被称“黄金法则”。若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应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做人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尊重。

培养学生对父母感恩。培养学生对同学友爱。培养学生对人有礼貌。 做人教育的核心之二是树立诚信意识。“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⑤诚信是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

培养学生对家庭讲责任。培养学生在学校讲诚实。培养学生对社会有合作。 做人教育的关键核心之三是树立民主意识。“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不是指惩罚,而是一种民主意识的体现。

培养学生对父母有孝道。培养学生在学校有纪律。培养学生对社会有法纪。 4、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博导)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思想是和谐。 5、拉里·萨莫瓦(美国跨文化研究学者)

美国的价值观的核心是民主、自我保护和亲密家庭关系。次要价值观是减轻别人痛苦和患难,保护物质财产,再次的价值观是好客和整洁。

6、张岱年(中国著名的哲学大师),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月版:

中国文化的特征有四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以人为本,三是刚健自强,四是以和为贵。中国文化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是讲究和谐和睦的。

7摩罗(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回归两个传统 锻造核心价值——于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思考,环球财经:


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天下为公与世界大同。

8、周兴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主任),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变迁与当代重建,东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三期:

《周易》的核心价值观,简言之,就是一种刚健有为的价值观,它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方面。其实,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价值观是以自强不息为主的,而同时又包含厚德载物。

孔子主要是一位道德哲学家或伦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思想就是一种伦理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民本的“仁”的思想,这是本体意义上的善之人性,亦是主体的仁之理念;二是宗法的“礼”的思想,这是客体的外在的礼之规定;三是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这是整体的伦理政治目标和价值指向。

9《中庸》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是儒家的一个中心价值。在儒家看来,真实是自然的法则,而寻求真实,是做人的法则。

10、钱逊(钱穆之了,清华大学博导),中国人人生追求的核心价值: 一,责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人谋而不忠乎?”都是说的责任。儒家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生活于群体中,应将自己看作群体的一分子,自觉承担对他人、对群体的责任。这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态度。以天下为己任不是抽象的,它通过具体的实际的责任而落实、体现。诸位从事检验检工作,守卫国门,服务民生,促进发展,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任。做好这些,也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具体体现了。

二,理想(志气)。讲理想、讲志气,也是说人要自强不息,力求上进。鄙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和“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三,忠恕。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忠恕之道已经成为世代中国人生活的准则,实实在在的传统。人们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蔚然成风,是中国社会一大特点。

四,知耻(良心)。中国人不靠上帝,而靠知耻,靠羞耻心,靠良心,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气节(骨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道义高于生命,精神生命重于物质生命;个人生命并非最高价值追求。

从另一角度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9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