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故事分享》,欢迎阅读!
六年级数学教学故事分享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你听到这个问题肯定很兴奋。的确,我觉得自己就是老师中的老师。我曾经把刚进来的实习生戏称为“小教师”,对此,他们还挺受用的。
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个惯例:当有同学提出问题时,只要我回答不了,就让他坐下来好好想想。而且有些同学一旦问完,我再三追问下去,他们才会说出心里话,承认是自己的问题。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会为他们感到骄傲,因为他们从我身上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就拿最近的一次例子来说吧!有一天,一位男生站起来问我一道初中代数题:(5+5+7+2)×2=60,( 5×2+7×2) ÷2=8……,(2+3)×5=15,( 3×2+5×2) ÷2=9……,求6+6+6+2+6+5+5+7+2+5+2+7+5+2+5+2+5+2+7+2+5+1=?我相信大家都觉得这道题不难,谁知它却难倒了我班的“神算手”。 首先,在算60这个数时,不知是哪位好心人告诉了他6×2+5×2=30,正确的应该是30,所以我又教了他
30×2+5×2=60……,怎么算的呢?因为整数乘法的积一般不能用分数表示,要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所以60这个数实际上可以表示成6×2=12。其次,在算出8的积是4×3×5=30后,同学们没有意识到2×3×5=20,而是直接写出15×6=90,多加了2,导致后面几步错误。最后,算20这个数时,由于2是质因数,所以分母里面有2的乘法运算一般用整数来乘。
其次,作为教师,有时必须巧妙地拒绝那些超越年龄或者智力的
- 1 -
提问。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为了使这种尴尬局面尽量减少,我总结出以下方法:
最后,假设这个问题有一个最佳答案,但又非常简单,为了防止被别人抢答,可以模糊地、含蓄地暗示一下。例如说“我想到的答案和你们不太一样”,或者干脆说“让我仔细想一想……”,也就是模棱两可。当然,最佳答案也是有限制的。我经常这样启发学生:“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改变条件,使之更加复杂?”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在我的课堂上,不管是什么样的提问,我都不吝惜给予赞扬,并进行鼓励,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5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