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说课稿《美丽的祖国》

2022-08-16 21:5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班语言说课稿《美丽的祖国》》,欢迎阅读!
中班,言说,祖国,美丽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美丽的祖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美丽的祖国》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美丽的祖国》这是一首朗朗上口、幼儿语言鲜明、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突出的诗歌,语言中透露着对祖国的“美丽“和“博大”的赞美,容易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又可以拓展孩子的对祖国母亲形象的想象;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比较优越,缺乏对伟大祖国的整体认知,普遍存在对祖国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爱国情怀增长的需要。诗歌极具爱国意义、引导作用,从感情的铺垫—感情的集聚—感情的迸发都充满童趣的教育引导方式,诗歌通过小动物及小朋友对祖国形象的描述,引导幼儿对祖国形象的初步认知。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告诉大家美丽的祖国由什么构成,最后由小朋友升华到“祖国到处都有欢乐”幼儿明白了“祖国”是什么,于是接受了这个诗歌,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朗诵,结果引起幼儿感上的共鸣。这首诗歌突出“爱国情怀”,能让幼儿在朗诵中对初步形成对祖国的爱,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首诗歌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共同朗诵,帮助孩子们初步认知祖国的美丽和博大。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理解诗歌中“祖国”的含义,知道祖国很美、很大,产生自豪感。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尝试仿编诗歌。 3教育幼儿知道“祖国”的美丽和博大,应该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和爱。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祖国形象是什么,应该发自内心去爱、到自豪。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诗歌中祖国形象,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祖国”形象构成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PPT课件、小动物图片


三、说教法 教育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

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引导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山羊,看到长满青草的山坡,你欢乐吗?你心目中美丽祖国是什么样子?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引导实践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引导实践能满足幼儿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

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引导实践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引导实践法是幼儿在尝试仿编诗歌、尝试创编诗歌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1

激趣:谈话导入; 2播放PPT课件,帮助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

(一)激趣: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美丽吗?


你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这些地方都是我们美丽祖国的一部分,那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祖国还有那些漂亮的地方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播放PPT课件,帮助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 1.借助图片,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分别出示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等图片,请幼儿说说动物的名称及其生活的地方。

2)分别出示河流、山坡、泥窝、花朵图片,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地方,分别是谁的家。

2.结合教师教学资源完整感知诗歌内容,尝试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幼儿欣赏。

2)师幼尝试接龙朗诵诗歌,如教师朗诵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3)完整朗读诗歌,用轻柔、优美的声音表现诗歌的美感。 3.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尝试仿编诗歌。 1)尝试仿编诗歌。

为什么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因为河流是小白鹅生活的家) 河流还会是谁的家?(或还有谁生活在小河流里?) 用同样的方法仿编出其他的诗句。 2)尝试创编诗歌。

出示小鸟、小猴等图片,请幼儿说说他们生活哪里?它们会告诉我们祖国有什么?

3)师幼结合图片,共同朗诵所仿编、创编的诗歌。 四、延伸活动: 分组:角色朗诵。

提供给幼儿诗歌中小动物的头饰,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诗歌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诗歌变成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可在阅读区里投放更多图片,供幼儿进行仿编诗歌游戏等等。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5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