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案

2022-12-03 01:04: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案》,欢迎阅读!
统编,古诗词,诵读,上册,必修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文化常识;

2.学会朗读五言诗,运用想象和联想能力理解诗文大意; 3.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难点:多角度赏析诗歌,分析诗歌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珍贵自古寓于常物,古代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枝花或是一棵芳草,如灞桥折柳。采摘花草赠亲朋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中也常有出现。以与芙蓉相关的诗句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被誉为“五言之冠冕”“一字千金” :123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课文整体感知

1、试着复述诗文(诗文大意),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情感?

要点点拨:游子思乡之情 诗文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很多香草。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⑴下面请找出本诗一、二句中的意象有哪些?

1




芙蓉、兰泽、芳草。

⑵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芙蓉

芙蓉的特点: 清幽高洁 气质优雅 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 作用:为全诗奠定高洁、清幽的意境

3、诗中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4、诗中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回头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穷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5、如何来理解“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话

解析: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真挚情感,相爱却不能相守,

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 四、合作探究

(一)、关于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谈谈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分析:

女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女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男子一般在京都洛阳求取前程,不太可能回到江南去采莲。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莲子”即“怜子”

3.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z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