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学

2023-02-24 11:38: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宗教学》,欢迎阅读!
宗教学,中国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谛八正道等,被称为释迦牟尼的根本教法。

1.四谛:苦、集、灭、道。苦谛,即要人们把现世看成是痛苦的,人生充满着苦。集谛,即要人们把苦恼产生的原因,看成是起源于人本能的欲望(色、声、香、味、触五欲)。灭谛,即要人们相信苦恼的根源——“五欲是可以完全消除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解脱而成佛。道谛,即要人们相信有一条可以使人解脱的途径。

2.八正道又叫八圣道,包括: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即要求人们按照佛教的教义来观察、思考、说话、行动和生活。 一)、四圣谛

2、集谛:集的巴利语原意为生起。集谛就是追究生起、造成种种痛苦的原因。

原因:烦恼(贪欲、嗔恨、愚痴)各种烦恼的根本是愚痴或无明,即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实,主要指不明白世间多苦、因果报应、诸法无我等真理,不明白本来无我而执著身心、社会角色等,执著属于这个我的一切为实有。这为一切烦恼产生的总根源。 由烦恼而造业,由业而轮转。

3、灭谛:灭,消灭的意思,即消灭、断灭烦恼,从苦中解脱出来,并达到涅槃。 涅槃:1.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度寂灭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2.作为死亡(佛或僧人)的美称。

4、道谛:道是道路的意思。道谛即熄灭烦恼、达到涅槃道路的真理。道路:八正道。 二)、八正道

八正道:意谓熄灭烦恼,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 1、正见。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

2、正思维。又称正志,即根据四谛的真理进行思维、分别;

3、正语。即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

4、正业。正确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 5、正命。过符合佛陀教导的正当生活;

6、正精进。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以达到涅槃的理想境地; 7、正念。念念不忘四谛真理;

8、正定。专心致志地修习佛教禅定,于内心静观四谛真理,以进入清净无漏的境界。(三)、缘起法

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的,都是原因和条件的假合,是没有自性的,当这些原因和条件不存在时,所谓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即所谓的性空。也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所说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就是这个道理。

缘起法是佛教的最根本教理,也是佛教异于其他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性。 (四)、三法印

法印就是印证的意思。所谓法印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方法

诸行无常:行是造作运行义,无常是变化不居;凡是因缘和合(造作)的一切法,都是无常 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一切法没有一个实体的我 涅槃寂静:是说消灭了生死,得到解脱以后,内心清净,破除了烦恼后,内心解脱自在。这个涅槃不是一般人讲圆寂了、死了叫涅槃,涅槃就是自己内心、身心得了解脱,身不为业障所累,心不为烦恼所障,不为愚痴所障,得了智慧法身,这样子叫真正解脱。


道教的基本教义 1、尊道贵德——道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派别,其信仰,教义也杂而多端,各派不尽相同。综观历代道教诸派的学说,都把“道”作为其信仰的核心,道教各派的教义皆由此推演而来,析而言之,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道”是虚无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它无形无名,是超时空的永恒存在。是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则。 二、“道”可以演生出天地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生化论) 三、“道”可因修而得。人通过修炼各种道术能使神与“道”合,即为得道。 四、得道的人可有各种神通,可长生、成仙。 1、尊道贵德——德 德的意思是得“道”,即认识和体悟“道”,按照“道”的自然法则修身治国。如何得道,即道教的修炼方术。

2、清静无为 道教认为,清静是道的本性,作为体察大道运行的方法,人也就必须做到虚静,内心清静,自然合於大道。清静与道一致,因此道教提倡人要效法天地自然的道理,不可以处於燥动,而要经常追求清静。致虚极,守静笃

清心寡欲 是达到的途径。 道教说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指做事情要顺乎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不妄加干涉,不要胡乱妄为,凭主观意愿行事。

3、柔弱不争 本来是柔弱的。道教认为,弱者道之用,意思是柔弱是道的功能所在,行道者当然依照道的自然法则,守住柔弱,不争胜,不为人先。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要求,象水那样做到最善。上善若水。水善於有益於万物,却不去争胜,只处在众人所厌恶的低下之处,所以接近於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道教认为,柔弱胜刚强。 4、贵己重生 道教重视个体生命,认为一切客观事物的意义仅在于其是否有利于保全自身的生命存在。果拿外在的与自身相比,论其轻重,则自身的生命为重,而身外之物为轻。 因此道教认为,保全自身生命,不受物累,是首要的行为准则。

体现了道教保全个人生命和自然本性,追求生命永恒和人性解放的特性。 同时,道教还认为人之性命不完全取决于天命,人类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改变生死命运。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龟甲文》 5、积功立德

道教不求自己名利,却关心民众的大利,主张济世度人。

道教认为,为道者,必需积德立功。功与德,是一致的,积功可以积德。道教有三千行满,八百功圆的话,意思要想修成神仙,必须做三千件好事,圆满积累八百项大功。

道教立功为民不求回报,也不求人知,但认为天地神明自然知道。这种功德,叫做阴德、阴功。道教提倡广积阴功。

6、长生成仙 长生成仙是道教追求的最终目标,其突出特点就是追求肉体长生,白日飞升,永远享受快乐的生活。

长生成仙的方法即道教的修炼方术:金丹、内丹、导引、吐纳,辟谷、房中术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q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