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对象民个案分析

2022-08-12 18:30: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区矫正对象民个案分析》,欢迎阅读!
矫正,个案,对象,分析,社区


社区矫正对象XX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XXX,男,19711113日出生,初中文化,身体状况良好,已婚,家庭住址:民权县XXX村。

家庭成员情况:妻子XXX,夫妻双方均为农民。XXX有一儿一女,XXX现与其妻一起居住生活,家庭关系比较融洽。

犯罪及处罚情况:

20123月因盗窃罪被睢县人民法院宣判,由于犯罪盗窃数额较小,被睢县人民法院从轻判处管制一年。(考验期自201247日至2013316止)

目前情况:

XXX在从事盖房工作,空闲时在民权县开三轮车载客从事客运工作 二、矫正关系的建立及加深

纳入社区矫正以后,XXX对于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和纪律,有一定的反感情绪存在,觉得社区矫正可有可无,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在随后的个别谈话中,社矫办工作人员首先向其讲解了社区矫正的严肃性,使其明白违反社区矫正的严重后果。其次从其熟悉的网络相关话题入手,逐步拉近与XXX的距离,消除双方之间的敌对情绪。并向其提供有关就信息和职业培训政策,帮助、了解、分析XXX在就业方面所碰到的困惑。通过多次面谈后,所交谈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展、深入,取得了良好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建立了互相信任的专业工作关系。

三、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1、家庭缺少关爱。XXX的妻子长期在外面打工,平时很少在家关心XXXXXX平时交些什么朋友和做些什么都不太了解,缺乏必要的沟通教育

2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从与XXX几次交谈中,发现XXX法律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认为自己以前的“事情”主要是交友不慎,碍于所谓的朋友义气而不好意思不去。对自己行为后果的严重性和违法性,没有足够的认知和预见能力。

3、尚未脱离不良的社会圈子。在XXX被判处管制后,尚未脱离原有的所谓朋友圈子。不时的一起去聚会。






4、自身条件不足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XXX初中文化水平,其自身就业综合能力仍属偏低,对目前的就业环境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缺乏足够正确、理性的判断。

四、矫正计划 1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案例,帮助其反思以往的错误行为,加强法律意识。

2会同XXX父母与其沟通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观点,缓和家庭成员间的紧张气氛,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谅解的家庭关系。

3、搜集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有关信息,帮助XXX掌握一技之长,消除过高的期望,正确看待就业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4、会同矫正志愿者和家属,劝说XXX脱离目前的社交圈子,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道路。

五、矫正介入 (一)介入理念。

平等、尊重、接纳的态度,助人自助,帮助XXX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介入措施。

1、利用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的机会,帮助教育XXX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常识,使其对自己以往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归咎于自己交友不慎。提高XXX的服刑意识,使其认识到刑罚执行的严肃性,认真接受社区矫正。

2会同XXX的家人与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努力促使双方的互相认同和谅解。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让XXX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3帮助其办理劳动手册,并且陪同XXX参加面试和上劳动中介所了解就业信息。让XXX对目前的劳动就业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盲目定位追求高工资和福利待遇,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择业。同时XXX清楚就业的残酷性,希望XXX能够参加职业技能资格培训或是在平时多学习一点相关技能知识,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4以实际案例帮助其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劝说XXX脱离目前的社交圈子。使他能够正确定义朋友的含义,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所谓“义气”上。






(三)介入效果。

XXX能够积极按时参加社区矫正各项教育学习活动和社区公益劳动,做到有事请假于后补上,且表现良好态度诚恳。在就业方面能够正确看待现有的就业环境,积极寻找工作岗位谋取成功就业,虽然在有些方面做的还不够,但在思想上比以往有所提高,不再得过且过。和父母的关系也有所缓和,能够偶尔帮助做一点家务活。在社交方面虽未完全断绝联系脱离圈子,但联系的次数频率有所下降,没有夜不归宿的现象发生。

六、进一步跟进与反思

1、加强思想和心理矫正,针对XXX情绪易波动,思想也较为幼稚的特点,通过心理疏导和思想沟通,引导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耐心疏导和深入沟通,从心理逐渐矫正,帮助其彻底告别过去的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因此,在平时的矫正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XXX的沟通,通过每周一次的电话汇报和每月的公益劳动和教育学习的机会,争取和其深入交谈,了解其心理历程和心理变化,并适时对症下药,予以耐心帮助。

2、引导其关心、关爱他人,多做好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3、加强人文关怀。要特别注意细节,尊重其情感,对其的进步和优点予以及时肯定和表扬,在矫正和教育之外不忘帮助其树立信心,乐观处事。

4组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增加他的社会参与度和促进其更好地融社会,同时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

5、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ls.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