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长写给学弟学妹的高三励志文章》,欢迎阅读!
![学弟,学长,励志,高三,写给](/static/wddqxz/img/rand/big_18.jpg)
学长写给学弟学妹的高三励志文章
此时应是一年中复旦最美丽的季节,金黄色的树叶纷纷优雅地飘落,清爽的秋风轻轻拂过草坪,曦园和燕园里的池水也微微泛出了清亮的光泽。时光荏苒,转眼这已是我在复旦度过的第六个秋天了。六年前我满怀憧憬地走进复旦园,欣喜而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学校的每个角落;也是在六年前,我荣幸地成为华英大家庭中的一员,收获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也背负了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属望吾乡子弟,德智兼修,奋发精进,期成未来,建国人才”,这是华英文教基金创始人余纪中先生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也是华英精神的精妙概括。在我看来,华英奖学金对于每位获奖学子的激励与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奖学金这一物质层面,其特有的追踪年审制度与定期交流活动不经意间打造出了一个常武学子的峰会论坛。每年寒假重回华英欢聚,总有一些华英学子代表将他们的学习工作经验介绍出来与大家分享,而每次参加完聚会,我总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也收获了许多前进的动力和方法。事实上,正是华英,以及华英这一品牌所凝聚的众多优秀学子,激励着我走过了四年本科以及即将结束的三年研究生生活。而在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之际,华英基金会的老师们希望我把大学生活作一整理,有机会与师弟师妹们交流一下。其实,我也是聆听着别人的成功经验一路走来,以下文字,绝没有激动到要去总结什么学习规律与方法,更没有狂妄到要去提供什么建议,只是觉得好歹是自己的经历与心得,和大家聊聊。
相信自己能行,也相信自己不努力肯定不行。
2000年,我来到复旦,梦寐以求的“江南第一学府”。彼时,高考常州市文科状元的光环已渐渐褪去,我告诉自己,一切从头开始。而且,身边的同窗学友都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精英,我也必须保持低起首的心态,从头开始。然而,遇到的困难还是有些出乎预料,英语就是第一个障碍。虽然通过英语入学考试被编到了快班,但一开口立马就发觉到与上海同学之间的差距,由于自己以前长期偏重于书面英语,口语表达成为了软肋。英语课上看着上海同学与老师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心里又是羡慕又是着急。“相信自己能行,也相信自己不努力肯定不行”,每每心情低落踯躅徬徨时,一中陈玉萍老师的这句座右铭总能让我看到希望重拾信心。是啊,虽然暂时落后,但是我却拥有赶超的时间和机会:别人走一步,我走一步半,总有一天,差距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这一关都闯过来了,还有什么小石头搬不走呢?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忙活起来:抓住点滴时间扩充词汇量,坚持收听英语广播和英语电视节目,模仿播音员的发音,平时大声朗读背诵课文除此之外,我还和班上几个英语爱好者组织起了英语角,找些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或辩或议,轻松愉快,在交流过程中,其他同学一些简洁精彩的表达方式就可以被我吸收过来为我所用。一个学期下来,自己的表达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许多,口语表达也流畅了许多,在英语课上,也逐渐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自此以后,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一直是我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上海市紧缺人才工程之一的“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证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拿下,其实最终领到手的一纸证书本身也许并没有太多涵义,自己通过扎扎实实的努
力确确实实提高了英语水平,才是这张证书真正的含金量所在。2005年,我和我的队友代表复旦大学赴香港参加了第三届红十字会国际人道主义法模拟法庭比赛,书状与法庭口头辩论均以英语完成,面对许多来自英语母语国家的参赛队,我们的表现得到了大赛组委会的一致好评。现在,我在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实习,平时的工作语言都是英文,但是由于自己在大学阶段对于英语的一贯重视,工作起来感到得心应手,工作成绩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与赞同。回想起当年的彷徨与迷茫,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到,转折,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想得比别人早一点,做得比别人快一点。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想来是很有道理的。在现实生活中,思考快,行动快,占得先机,往往就奠定了领先优势。其实在个人层面实践起来,并不困难,关键在于事先规划。比如,在假期里,就可以为自己在下个学期制定一个全面的计划,要看完哪些书,要着重研究哪些问题,要实现的目标有哪几个,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大致如何分配等等。事先计划的好处,一来可以让自己心中有数,众多事项具体展开时不会手忙脚乱;二来可以预先做好相关准备,一旦机会来临即可抓住。记得我在大二的时候,就基本决定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于是,争取直研成为我的目标,而当时班上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大学的自由氛围中尽情享受着生活。由于对国际法很感兴趣,除了老师上课介绍的基本知识,我经常泡在图书馆和法学院资料室里,对国际法的各个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其他同学在大三结束时开始为考研或求职犯愁时,平时细水长流般的点滴努力给我送上了一份厚礼——我被成功保送复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期间,当大家都一味地注重理论研究时,我开始意识到真正优秀的法律人才应该具备全面的素质与能力,除了理论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同样不可或缺。于是,我积极投身于各项学生工作、暑期社会实践、法院以及律所实习。努力依然没有白费,我先后被评为复旦大学三好学生、复旦大学优秀团员、复旦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年年获得学校奖学金,并被沪上三家知名律师事务所授予奖学金(众达国际法律奖学金、贝克?麦坚时国际法律奖学金、权亚励志奖学金)。我并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我只是一直在思考并一直在努力。
善于分享,善于学习。
记得有一则寓言,大意是说,假如你有十个苹果,千万不要自己独享。你可以自己只留一个,而把其他九个分给别人。虽然乍一看你损失了九个苹果,但是当别人有香蕉、葡萄、凤梨的时候,也会想起你。这样,你不仅吃到了自己的苹果,也得到了香蕉、葡萄、凤梨,最终你可以品尝到十种不同的味道。其实,大学生活同样如此。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善于与他人沟通,善于取得他人的支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也是事半功倍的一大 法宝。我依然记得2003年为了准备首届“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竞赛,我和我的队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大家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曝光”,为了使起诉状与答辩状无懈可击,对措词的修改几乎达到了抠字眼的程度。一次次激烈的`头脑风暴最终让我们站在了最佳书状奖的领奖台上。我还记得在校学生会工作时,接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g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