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023-01-14 02:2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欢迎阅读!
中国,民主,认识,政治,建设


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纵观人类文明传承至今,民主一直是一个亘古的的话题,如同经济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必然有经济的存在,千百年来人们对民主的探讨从未间断过,经历了无数次的洗礼,最终能赋予民主最完整的含义,我想只能由历史来定义。民主政治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特征,“民主是对深深期望得到体面对待的人的回应。民主的人类出自天然本性的期望,期望人人对他们各自的命运都有发言权,而对个人最好的保护是由人民选择管理者,并使之对人民负责。”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历历史上的种种割据合并,这一个泱泱大国依旧如头雄狮般顽强地在历史的洪流中生存下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来走过的路程。然而,放眼当今中国,农业占中国经济比重较大。中国尚未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国转型,却不得不提前谋划西方的“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因素交错相织,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发展中的新问题及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诸多难题。邓小平曾说过“当代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留给下一代人去解决。”。

对一个大一的学生来说,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相对较为浅显,无法如同一个专家分析的那样面面俱到,只能借助参阅相关资料来进行了解。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一个国家实行怎么的政治制度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因此,无论对于我还是其他人来说,简单而又通俗的理解,应是适合国情的民主才是好民主。谈中国的民主政治,太广,但是脱下外在后,就是人民。

中国的民主成长历程可归纳为:1840年外来侵略,中国开始了面临主权、政权的危机历史的三峡”中的惊涛骇浪,中国社会被迫开始面向现代化的转型。为了现代化的目标,为了冲过中国近代转型中的历史的三峡”中国革命党人开始了学习西方的民族救国的道路,由最初的议会民主模式的试验,走向孙中山的党建国和以党治国的政党民主模式的尝试,再到国共两党准备走联合政府道路的多党民主模式,最后走向了建立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治制度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主权统一,建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0034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的孙志刚惨死一个多月却无人过问的前前后后。通过各种媒体,社会舆论对该事件所暴露出来的种种深层制度问题的质疑逐步升级。这次事件,以收容遣送制度为导火线,为今后的政治制度发展埋下了伏笔。从2003年开始,国家与社会开始走上了在互动中前进的道路,“执政为民”将深入人心,不断深化。

我想,没有民主便没有国家。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将任重道远。世界上没有一种制度完美无缺的。在面对诸多该难题及所拥有的潜在优势中,我们能做的是进一步推进政治体系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其逐步完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XH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