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习题

2022-08-26 07:46:5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习题》,欢迎阅读!
秋瑾,满江红,京华,小住,习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部编版九下】

班级: 姓名:



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



【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 ”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1、分析:C《满江红》是词牌名。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题目中的“京华”指现在的北京。 B.“为篱下黄花开遍”中的“为篱下”化用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词人对冲破家庭牢笼的渴望。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2、分析:C 运用了类比手法。 三、 简答题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1答: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3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答: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Vy.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