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渐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1.jpg)
《渐》教学设计
2006..11.13.
一、 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理解文章的思想。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阅读——理解概括——鉴赏探究——迁移”的思路,
用联想、比较等方法,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三)情感和态度目标:
通过对关键语句的鉴赏,领悟课文蕴含的哲理,
使学生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鉴赏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有关人生的态度。 三、教学方式:自主探究、互动讨论 四、教学设想:
《渐》是丰子恺的散文代表作《缘缘堂随笔》的第一篇。从时间的角度来阐述
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态度,而并非我们时常说的挤时间,抢时间,努力工作学习。行文别致新颖,可以说是丰子恺先生禅心的反映。
文章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小事中来体味深刻的道理,并借助这些平常小事传达鲜明独特的个人见解,表达自己的愿望。《渐》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时间的隐秘性和欺骗性,告诫世人要用大时间观去面对世界,学会宏观地把握人生,以明达、宽容之心待人接物,呼吁时代的谦让与和平。
文章中关于乘火车的旅客这一个故事,寓意含蓄而深刻,是学生深入理解该文
主题的难点,也是学生读之费力而又不吐不快的地方。 拟通过品读倒数第二段,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难点。
五、教学步骤:
1
(一)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大致经历与思想生思考。
(二)走进“渐”
1、理解“渐”:
找出文中各段与“渐”有关的关键句,归纳“渐”在文中的内涵。 2、认识“渐”:
分析文中各段关于“渐”的例子 ,认识有形的“渐”和无形的“渐”。 结论:一切事物的常态都是“渐”。 3、把握“渐”:把握时间
(三)走出“渐”
1、探讨:一切都可以“渐”吗?
2、探究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 品读倒数第二段,探讨作者的评论; 品读最后一段,探究“大人格”与“大人生”。
(四)迁移:如何对待生命中的“渐”?
教学后记:本课主要以讨论为主,研究作者对待人生的态度,侧重对学生人
生观的培养。努力实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热格的塑造。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V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