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本雅明电影观中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2023-09-12 02:3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本雅明电影观中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欢迎阅读!
本雅明,浅析,马克思主义,传统,电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本雅明电影观中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作者:马赜博儿

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7

要:本雅明的电影理论是奠定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理论之一。作为一名西方马克思主者,其电影理论中不仅继承了卢卡奇开创的西马传统,也充分体现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特色。本文即以分析其电影中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为切入点探讨其电影理论的意义。 关键词:瓦尔特·本雅明;电影;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本雅明是首位深入讨论电影的代表人物,在近一个世纪之后,其电影理论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阐释性。本文即以本雅明理论中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考察其对现代艺术的独到见解。 一、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本雅明对电影的研究并非囿于体式,而是串联历史深入挖掘。本雅明无论在论述古典艺术的终结还是现代艺术的费解方面,都注意考察造成文艺现象变化背后的时代、社会事件和阶级斗争状况。本雅明以艺术生产技术为切入点,将19世纪前后定为机械复制时代。他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技术复制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准,它不仅能复制一切传世的艺术品,从而以其影响开始经受最深刻的变化,而且它还在艺术处理方式中为自己获得了一席之地。本雅明在研艺术问题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全面考察了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

每种形式的艺术在其发展史上都经历过关键时刻,而只有在新技术的改编之下才能获致成效,换言之,需借助崭新形式的艺术来求突破。本雅明在此点明了电影艺术的优越性,即技术的革新推动艺术形式的突破。电影这种优越性有助于艺术科学的互相融合,而这正是电影最重要的地方。……从此以后我们可以说摄影的艺术发展与科学探索已结合为一体,这是电影的一大革命性功能。本雅明支持电影的原因在于其对新科学新技术的运用,他也高度肯定技术与科学对于艺术发展的推动与创新作用。

本雅明是受过传统马克思主义训练的学者,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模式高度认同,并且将该模式运用于艺术生产的过程中:自觉将艺术家与艺术品的关系等同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将艺术艺术创作的技巧理解为艺术生产力。本雅明认为艺术技巧的变革会带来新的艺术面貌,而摄影术是新的艺术技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进步,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他大力支持电影艺术的原因之一。

另一体现其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关键在于他对于大众的重视。作为机械复制的代表艺术,电影的出现让群众共同进行艺术欣赏成为可能,19世纪开始,数量众多的观众可以一起欣赏画作。这个现象成了危机的先兆。这危机不仅肇因于摄影的发明,也是因为令一个与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项发明无甚关联的现象,那就是:艺术品有心想接近广大群众。在阐释电影接近群众的特点之外,本雅明还表示了对艺术神学观的反对。本雅明重视艺术对大众的面向作用是其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面,他对历史上带有光晕艺术的批判,也表现了他对大众艺术的强调。 贯穿其电影观的辩证思维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体现。他不仅认识到电影的革新性,又意识到电影工业带来的造星追星商业现象。电影一方面对灵光进行压制,另一方面又在片场之外虚假地塑造演员的人格形象,因而出现了崇拜明星的仪式,受到电影制片人资本主义观的大家赞助,借之保护明星人物的魔力,而长久以来,这等人物也只剩下其商品价值的变质魅力了。

本雅明认为艺术作品接受有两个方面的重点。一种是侧重于艺术品的膜拜价值,另一种侧重于艺术品的展示价值机械复制的艺术作品丧失了原真性,但是展示价值成为重点之后,就会丧失膜拜价值,展示价值相比之下更贴近大众的生活,辩证的思维方式一直贯穿于其对电影的讨论中。

二、受卢卡奇西马思想的影响

本雅明的电影理论中,除了受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浸染,也难免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父”——卢卡奇的影响。

本雅明在叙述电影作用时,用毁灭性”“倒泄性等词语描述电影的社会意义,希冀电影能够唤起劳苦大众的反抗意识与精神;艺术的功能不再奠基于仪礼,从此以后,是奠基于另一项实践:政治。他从电影技术的进步中,看到电影面向群众的巨大的传播能力,从而看到巨大的政治革命潜能,认为电影一方面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支配我们生活的一切必需品,另一方面也开拓了我们意想不到的广大活动空间。本雅明对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充满乐观情绪,希冀通过电影这样的艺术形式,唤起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与行动上的反抗,从而实现真正社会变革。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本雅明的电影理论上似乎界限逐渐变得模糊。本雅明将社会存在的变革寄希望于社会意识的变革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前辈卢卡奇处继承来的西马传统思想。在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将共产主义难以实现的原因归咎于工人阶级的意识被腐化:革命的命运要取决于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成熟程度,取决于它的阶级意识。”“阶级意识的问题才表现为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些在卢卡奇著作中常见的对于社会意识的过去强调的言论,不仅深深影响了本雅明,也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 参考文献

[1][]瓦尔特·本雅明,王炳钧,杨劲译.经验与贫乏[M].百花文艺出版社. [2][]瓦尔特·本雅明,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中国城市出版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瓦尔特·本雅明,许绮玲,林志明译.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瓦尔特·本雅明,王炳钧译.作为生产者的作者[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U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