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学概论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国学内涵及国学热背后的玄机
近年来,“国学”一词常常见诸于报纸杂志以及电台,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在日常生活中其使用频率也越来越来高,形形色色的国学院,书院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国学热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学的内容繁多,主要包括中国自古以来的多部经典多门艺术及多种思想体系。他们在当今情况下一扫昔日被冷落的局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仅对其内涵及国学热背后的玄机作粗浅的解析。
关键词:国学热 国学内涵 民族发展
国学初始的意思是国家设立的学校。如汉有太学,晋立国子监,北齐称国子寺,隋 帝改称国子监,元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亦称国子监,明清亦设国子监。
我们这里讲的国学,是指国学后起的意思,即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有资料介绍,国学一说产生于我国近代西学东渐的文化转型期,很显然,当时国学是针对西学而言的。邓实曾于撰文中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笔者理解,所谓国学就是我们的传统之学,民族之学。说小可能就是经典,如果说大那就不一样,包括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比如文学,读物,书法,绘画,衣冠,文物,习俗,礼仪,语言,文字,天学,地学,医药等等很多方面。在笔者看来,国学本身就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化,但笔者不赞同将国学具体化为经、史、子、集。经、史、子、集应该是图书的分类,而不是学科的分类,所以有人称经、史、子、集四部只是国学典籍的内涵,并不完全等于国学的内涵。只有用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国学,才更接近国学,才能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宏伟目标。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国学的定义也应当随着时代做出新的诠释。国学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国学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说保存在清代编撰的《四库全书》中,当中有先秦之子的著作,包括道家佛教的著作,也包括后代各种集子,有个人文集,也有学派汇编的集子。
国学囊括的思想体系中,儒学无疑是大宗,也是正统。儒学哲学作为儒文化的灵魂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直到今天。儒家哲学可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政治哲学,二是人生哲学。 作者认为,儒家政治哲学与它德治与仁政的政治主张是一脉相承的。从孔孟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政治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它是积极入世的,二是它有着较浓的理性色彩。政治哲学中“仁”是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而在儒家那里“礼”和“仁”是一脉相承的。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在我们看来“礼”是儒家实现其政治主张的基本手段,也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和”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强调平衡统一的和谐。儒家人生哲学充分体现在其“内圣外王”的政治信条中。那什么是儒家人生哲学中最具人性化的闪光呢?笔者认为就是人们经常议论的“孔颜之乐”、“吾与点”也。
至于其他流派也值得我们探寻其内涵。老子在“道德论”和“无为论”的支配下提出了“休养论”。他认为统治者要治国,必须先修道,以自身教化他人。庄子有“其物论”,“修养论”,“处世论”等思想结晶,讲求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顺应他人而不强求。另有墨家“兼爱非攻”的政治学说。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其根源在于彼此不能相爱。韩非子的思想体系,总的来说:舍道德而论法律,非仁义而尚权威,重变革而反法古。
了解相关的国学内涵之后,我们再对当下兴起的国学热作一番剖析。国学热的基础是国学经典的深厚积淀及其魅力的散发。那么,国学经典的价值在哪?
第一,和谐意识与和平发展。当美国满世界干涉别的国家内政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回击它?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原则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理念?你得把这个理念灌输给他。要告诉他,多行不义必自毙,要想成大气候你还得拜我为师。这种和谐意识与和平发展,你只有到我们的国学中才能寻找到他的理论来源。 二是,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人达人”,等等很多很多,不都是我们的国学嘛!西方有些国家硬要说我们不尊重人权,这话从何说起?我们提倡人权时你们又在哪儿呢? 第三,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我们中华民族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崛起的一定是思想家。他们教育一批人,率先传播思想,这是我们讲的忧患意识。今天中国很了不起,越来越发达,但是你必须居安思危。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年为什么没灭亡?从这中间我们要找一些理论依据。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引人注目。2005年7月21日,《文章汉语汉字风行世界》说,在外超过3000万人在学汉语,100个国家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国内也掀起了国学热。而此时有些人却认为国学热过头了。试问,中国人不曾进行自我批判吗?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就有许多人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撰写了大批否定的文章。此后,传统文化的批判就没有中断过。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那么多阻碍科技发展的因素,在十五世纪前,中国的科技还遥遥领先于世界,是同时期的其它国家所望尘莫及的,原因何在?倘若我们连外国人都崇拜的中国文化精髓部分也要批判,那还拿什么立足于世界? 因此,国学热潮流中这种看法不值得借鉴。
博大精深的国学,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难怪有些人总以为国学是过时的腐朽思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其实主要在于他们不懂国学。我们首先要对国学有同情的理解和敬畏的态度,认真学习,研究运用,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实践证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已经互相渗透与交融,形成一种综合实力。所谓国际竞争,即使经济实力,政治势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外交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实力的竞争。在这样一种咄咄逼人的形势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换言之,一个民族还能不能继续保持它原有的国家性,民族性,文化因素至关重要。从这点上来看,国学热的掀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张光兴 张劲松 :《国学概要》2、3页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周桂钿:《国学课二十二堂 》19页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0年 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名家谈国学 》437页 人民出版社 2008年 曹胜高:《国学通论 》113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祝和军:《读国学用国学》60页 新世界出版社 2009年 朱自清:《朱自清讲国学》60页 金城出版社 2008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R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