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柯小卫活教育培训反思》,欢迎阅读!

柯小卫活教育培训反思
在基础教育的每个阶段尤其是幼儿阶段,有着形形色色的理论、口号、包装。这些令人眼花缭乱、哗众取宠的东西,把原本简单的幼儿教育变得复杂起来,把原本纯净圣洁的幼儿教育变得混乱庸俗起来。撕掉那些披在幼儿教育身上的华丽的外衣,我们在柯小卫教授的“活教育”那里能够找到关于幼儿教育的一切最质朴、最简洁、最实用的答案。
柯小卫教授是“活教育”的受益者和传播者,是陈鹤琴先生的外孙。而陈鹤琴先生被称为“幼教之父”,他所提出的“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做中成长”的“活教育”理论,是中国幼儿教育对人类教育史的巨大贡献。
在柯小卫教授的“活教育”培训中,他非常喜欢向五六十岁以上的成功人士提出这个问题。“您小的时候上过幼儿园吗?”答案大多是没有。
那么问题自然就来了:当年那么多没有上过幼儿园的人,为什么能够成为成功人士?为什么能够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的业绩?他们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呢?他们的教育又给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以怎样的启发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柯教授接着说:“虽然您没有接受过今天的幼儿园里边的教育,但是您一样接受过幼儿教育, 那就是家庭环境对您的教育,那就是父母对您的爱的教育。所以说幼儿教育就是环境的刺激,周围的环境要对幼儿的反应做出积极的回应。幼儿教育就这么简单,就是让幼儿充分地去感知环境,对幼儿活动及时地做出回应。幼儿教育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游戏要有教育性,教育要有游戏性。”真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另外,柯教授在培训中解释到,“活教育”包括两个内涵:一个是“活”,一个是“教育”。所谓的“活”,就是主动的、生动的、充满活力的、符合儿童
天性的,与之相反的是“死”,那就是被动的、机械的、呆板的、与儿童的天性相悖的。所谓的“教育”,就是有计划的、有设计的、有序列的、有目的的,与之相反的就是“放羊”,那是对教师的放逐,是对学校自身的放逐,也是对幼儿的放逐。让幼儿教育在游戏中开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教育。
听了这些观点让我豁然开朗,同时也开始结合“活教育”的理念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何为活教育?就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教育。活教育是开放的,感性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教育幼儿的活教材。就像柯教授说的“幼儿的教育就是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充分地去感知环境”。
把孩子的意念与成人的意念相结合,多给孩子感性的知识,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去发展儿童的智力。要让孩子充满自信地生活,孩子才能感到幸福。在教育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要关注幼儿的表达,积极与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创造,并及时给予回应和评价。坚持两个原则: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害怕孩子说错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维,重点在于让孩子尽情地表达,引导孩子思维创造,不必过于纠结事实,孩子长大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自然就会更正以前错误的想法。
通过学习柯教授的活教育学说理论与教学原则,我也意识到幼儿园课程是可以变通的,开放的。而不是一成不变,填鸭式的,封闭式的。要根据教育的目的论,方法论,课程论,教育来源于生活,游戏是幼儿园学习的主要方式,而不是主要目的。做中学,学中教,做中求进步,教学活动的四要素:儿童,思想表达,生活环境和活动经验。关注幼儿学习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儿童学习的过程包括:经验,表达,好奇,活动,环境,机会,满足儿童需要,引起儿童兴趣,环境机会实验,经验思维创造。要根据幼儿的感觉活动实验经验,
学习思想表达行动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帮助幼儿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要根据儿童选择教材,抓住教育契机。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育儿童,可以以儿童的力量为转移。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就大些;有的儿童天资很钝,他的需要就小些。因此备课中首先需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查他们学习上的差异,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后再备课,并且按学生能力差异分层次备课。分层备课不仅体现了活的教育思想,更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了每个具体的教育对象。分层备课,要研究不同认识层次,不同个性特点儿童的“个性差异”,按他们的需要备课,这也是“活教育”对我们备课的更高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G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