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辨别文体》,欢迎阅读!
怎样辨别文体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难度最大的是在无文体要求下的辨别文体。 怎样辨别文体呢?
不同文体的作文题目.往往在语言文字上是有规律可寻的。下面我们以中学课文中出现的各类文体为例说明。 一、记叙文
第一种:在题目中出现表示记叙文体的字样。如“记”、“事”、“传”、“逸事”、“轶闻”等。例如:《“面人郎”访问记》(冰心)、《一件小事》(鲁迅)、《幼学记事》(于是之)、《柳敬亭传》(黄宗羲)、《左忠毅公逸事》(方苞)、《项羽本纪》(司马迁)。
第二种:题目中没有出现表示记叙文体的字样.直接出现人名、地名、物名、事物名等,或加上表示动作、变化、形容、限制、时间等一类的词。例如: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人名 《老山界》(陆定一)——地名 《一件珍贵的衬衫》(刘宗明)——物名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穆青等)——事件名 《连升三级》(《相声作品选》)——动作 《汉堡港的变奏》(柯岩)——变化、限制 《草地晚餐》(刘坚)——时间 二、散文
第一种:记叙散文。记叙散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在语言标志上与记叙文区别不大。有的有文字标志,多数则没有。例如:《雪浪花》(杨朔)、《幽燕诗魂》(丁宁)、《藤野先生》(鲁迅)、《挥手之间》(方纪)。 第二种:写景、游记散文。又分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题目中有文字标志。如“游”、“记”、“登”、“访”、“谈”、“行”、“见闻录”等。例如:《游黄山记》(徐霞客)、《天山景物记》(碧野)、《雨中登泰山》(李健吾)、《苏联见闻录》(茅盾)、《新湘行记》(沈从文)、《俄乡纪程》(瞿秋白)。
二种情况是没有文字标志的。直接用地名、物名、山水景物名命题。例如:《鉴湖风景如画》(许钦文)、《长江三蛱》(刘伯羽)、《西湖漫笔》(宗璞)、《荷塘月色》(朱自清)、《春》、《绿》(朱自清)、《海市》(杨朔)。 第三种:抒情散文。也分两类:
一类是有文字标志的。题目中有“赋”、“赞”、“咏”、“志”、“祭”、“吊”、“纪念”、“怀念”、“抒怀”、“感想”、“畅想曲”等一类词出现。如:《雄关赋》(峻青)、《白杨礼赞》(茅盾)、《荷叶咏》(郑伯琛)、《祭妹文》(袁枚)、《项脊轩志》(归有光)、《吊古战场文》(李华)、《怀念肖珊》(巴金)、《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二类是无文字标志的。如:《背影》(朱自清)、《故乡的榕树》(黄河浪)、《井岗翠竹》(袁鹰)、《小桔灯》(冰心)。 三、说明文
说明文的题目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题目上有文字标志。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空间、性质、制作程序、程度、范围、发展进程等。例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茅盾)、《统筹方法》(华罗庚)、《石油的用途》(《石油》)、《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崔金泰)、《语言的演变》(吕叔湘)、《邮票的起源》(王扬、臧克非)等。
第二种:直接点明说明的对象。如:《苏州园林》(叶圣陶)、《中国的石拱桥》(茅以升)——建筑类;《蜘蛛》(周建人)、《蝉》(法布尔)——动物类;《奇特的激光》、《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现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陈宏天)、《我国古代的车马》(王力)——社会科学;《眼睛与仿生学》(王谷岩)、《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自然科学。等等。
第三种: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例:《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食物从何处来》(《人民日报》)等。 四、议论文
议论文的命题方式有七种类型。即:提问式、论点式、结论式、号召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等。 l、提问式。题目提出问题。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题目以问句方式出现。例:《什么是知识》(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等。
二种情况,题目不以问句出现,而是用 “论”、“说”等词把问题直接提出来。例如:《讲讲实事求是》(邓小平)、
《错字小议》(吕叔湘)、《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鲁迅)、《说“小”》(林默涵)、《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茅盾)等。
2、论点式。题目就是论点。例:《谈骨气》(吴晗)、《恰到好处》(杨述)、《拿来主义》(鲁迅)、《俭以养德》(马铁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毛泽东)、《当说必说》(高占祥)、《学问不可穿凿》(马南邨)等。
3、结论式。题目是论证后得出的结论。这种情况有的结论就是全文的论点,但多数不是论点。如:《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人民日报》评论员)、《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章炳元)等。
4、号召式。题目具有鼓动、号召性。倒:《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作家要铸炼语言》(唐 )、《欢迎“杂家”》(马南邨)、《反对党八股》(毛泽东)。
5、并列式。题目将几种事物或现象并列提出来,表明论述的向题不只一方面,有两个或几个方面。这类文章多是关系性文章。例:《义理·考据和辞章》(施东向)、《语文和数学》(苏步青)、《个人和集体》(刘少奇)、《树木·森林·气候》(八六年全国高考题)等。
6、对照式。两种事物或两种观点对照、对比出现。例:
《纳谏与止谤》(臧克家)、《文学和出汗》(鲁迅)、《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孙犁)、《简笔与繁笔》(周先慎)等。 7、递进式。题目表达的内容有层层递进的意思。这类文章多属于读后感、杂谈、随笔一类的文章。例: 《鸟飞鱼跃的联想》(辛炳元)、《从三到万》(马南邨)等。
这类文章往往有“由××想到的”或“从××说开去”等一类语言标志。
从上面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看出,议论文题目一部分也有语言标志。如“论”、“说”、“谈”、“关于”、“什么”、“如何”、“怎样”、“议”、“讲”等等。
掌握了各类文体在语言上的标志和命题规律以后,作文时,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加以分析,就可以确定写作的体裁,内容,不至于跑题。 附:文体训练题:
认真分析下列题目,辨别文体,确立写作中心,并列出提纲。 1、毁树容易种树难 2、春雨潇潇 3、国家·集体和个人 4、我漫步在金色的校园里 5、游×××
6、谨防“心理上的放松” 7、山路
8、我们这个班集体呀 9、人生自古谁无死 10、十字路口
(1994年9月草。发表于《语文周报》1995年11月第41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F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