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到底好不好

2023-05-01 09:3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尊到底好不好》,欢迎阅读!
自尊,好不好,到底
自尊到底好不好

在家里,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要有自尊心;在学校,老师们常常教育学生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人们议论,说某人自尊心太强;等等。可见,自尊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尊呢?我们认为,所谓自尊,俗称自尊心,是指人们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和体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自尊的含义。

首先,自尊是一种评价和体验。一般来说,从两三岁开始,儿童便有了自我概念,能够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欢的活动,如“我是个男孩。“我两岁半了。等等;到了三四岁时,儿童能够评价自己,并从中体验到自豪或羞愧,于是便出现了自尊的萌芽,如:“我长得漂亮”“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等等。理学通常把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与这三个方面相对应,自我意识也可分为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制三个方面。自我概念和自我控制与自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是自尊的基础;但是,它们与自尊又有区别,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客观描述,如“我是个中学生”等,而自尊则在这种描述的基础上还带有评价和情绪情感色彩,如“我是个优秀的中学生”等。 其次,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这一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有所区别。在日常生活概念里,我们不仅认为自尊是自己感到有能力、有信心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而且认为自尊是一个人好面子、骄傲自大、缺乏批评精神等具有消极意义的品质,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责备:“你这个人自尊心也太强了。”也就是说,自尊太低了不好,自尊太高也不行,最好是适中。但是,心理学家认为,自尊只是我们人格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是应该努力培养的,也就是说,自尊越高越好;相反,所谓“死要面子”“追求虚荣”“盲目骄傲”等等,不仅不是自尊,而且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第三,自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周围人赞扬的目光,这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有礼貌,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当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有能力;当我们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很重要;等等。这些都是自尊。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心理结构中位于较高的层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得很多情感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属于自尊,如恐惧、焦虑、喜好、厌恶等就不属于自尊,只有那些与自我价值有关的情感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才属于自尊。 只有正确理解了自尊的含义,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地把握自尊、求自尊,并最终超越自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A5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