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方法与途径

2022-11-25 03:0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方法与途径》,欢迎阅读!
共育,幼儿园,途径,方法,家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马雄茹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09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幼儿最持久的教师。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学龄前教育。他们迫切需求与园所、教师的沟通。而另一方面,教师素质的提高,学前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促使园所和教师们更多地注重與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家园之间的沟通形式也有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但是,每一种常见的沟通形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们都存在着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发扬每种形式的长处,加以综合利用,从而为家园共育的有效、灵活、健康发展服务。 尤其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而,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合作、一致、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结合我园幼儿家长特点,重点开展以下几种方法,收到比较良好的沟通效果。

一般家长和教师每天见面的机会是两次,即早上送孩子来园时和晚上接孩子离园时。而这一时段成为了家长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时间。

面对面的交流优点在于这种一对一的交流形式更有针对性,也更能清楚地表达双方的想法和意图。家长和教师都能在交流中深入、及时的地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从而促进教育更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面对面的交流也最能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但是,由于来园、离园时间段正是家长上下班和幼儿需要特别关注的时间,家长往往聊两句就匆匆离开,而教师往往交流几句就不得不分神照顾孩子。因此教师和家长都无法专心、用充足的时间互相交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长园地作为幼儿园中最早、最普遍的家园沟融手段与方法,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怎样使家长园地发挥其独特、稳定、便捷的作用和价值,是我们幼儿教师需要思考和创新的主要内容。

我园每班根据班级特色,设计制作具有自己风格的家长园地,形式多样,其内容主要包括:热点早知道、一日生活榜、问题支招板、育儿有妙招等几个板块,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日生活安排、现阶段需主要关注问题和解决方法,热点问题研讨等,使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园生活、学习动态,促进家园同步。

但是,宣传栏的展示虽然很直观,但缺少了家园之间有效的沟通,且对于不同文化程度和素质的家长来说,它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有的家长能够认真阅读并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家庭教育当中,而有的家长尤其是一些老人很少去主动关注,因此造成宣传栏的作用不明显,形同虚设。而对于教师而言,宣传栏的定期更新和维护需要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常有敷衍了事或更新不及时的现象发生。

为了更好的将教育理念与方法传递和回馈,我园还定期组织家长沙龙活动,根据家长们集中关注或困惑的问题,通过座谈、交流、专家讲座、面对面答疑等方式,给予家长一个指导与引领,促进教师和家长沟通无障碍,引导家长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育儿方法,教师、家长共同成长。

家长开放日,是家长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家园沟通形式,能够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表现,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流程,同时,感受到孩子、老师在幼儿园的生活。通过家长的参与,深刻的体会到幼儿幼儿园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在时间上的安排也是紧密的,满足了家长送幼儿来园的需求,更加放心的将幼儿送到班级之中;而且经过深入的了解,家长们也能够体会到老师对幼儿的良苦用心和工作的辛劳,能够更深入理解老师,利于教师工作的顺利展开。

在家园沟通的形式中,家长会可以说是最最传统的形式之一。家长会一般会定期召开,把家长们召集到一起,教师针对某一主题,系统、集中地把教育理念、需要家长配合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以会议的形式传达给家长,如新生入园家长会,集体活动前的动员会,学期初或学期末计划总结会,或某些重要事件的告知会等等。

家长会往往会针对某一主题定期开展,因此它的优点在于能够集中绝大多数的家长使教师想要传达的东西更加系统、完善地展示给家长,而家长也比较容易明确具体事项。但也由于它定期开展的特点,这一形式往往不能满足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时、经常性的沟通,一般也都局限在教师传达、家长聆听接收这样的形式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7G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