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校发展中幼小衔接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欢迎阅读!
![幼小,衔接,养成,幼儿,习惯](/static/wddqxz/img/rand/big_36.jpg)
学校发展中幼小衔接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
摘要:幼小衔接在儿童发展期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地处社区内,生源越来越多,在园就读的大多是农村的幼儿。由于家长们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总体较弱,幼儿在园中有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基于以上情况,以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两个不同层面发生的问题为突破口,老师在实践中通过理论研究、观摩学习、课堂内外绘本阅读、家校共育、师生互动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促使幼儿能够从幼儿园大班顺利升入小学一年级。
关键词:幼小衔接 行为习惯 绘本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与培养的最初阶段,是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启蒙阶段和萌芽时期,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行为的正常发展,促进幼儿行为能力的真正提高是非常必要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幼儿教育》2016年第六期,由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在《科学的幼小衔接关键是什么》一文中以专业审视的角度提出:“科学的幼小衔接要求幼小协同,家园、家校配合,关键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要了解、理解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让幼儿成为小学生活的向往者。”这些学前教育专家都认识到了幼小衔接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不提倡在幼小衔接期对其进行知识传授,而应当重视其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游戏活动是幼儿养成日常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时期对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有的孩子不按时作息、好睡懒觉,上幼儿园迟到;有的乱花钱、好吃零食,既不卫生,又影响身体;有的孩子挑食、偏食现象严重,有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常哭闹、任性……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尤其是角色扮演游戏更让孩子能够模仿。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是幼儿产生快乐情感的催化剂。在“娃娃家”“超市购物”“美发屋”“小小银行”等游戏中,幼儿争抢玩具、物品等行为现象,需要老师进行指导或者及时的干预、引导幼儿学会谦让,在友爱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生活中仪式感对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促进作用
仪式感能够为孩子的未来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仪式让幼儿产生强烈的认知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为幼儿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打下情感基础。
每天的仪式:早晨入园,老师会拥抱每一个幼儿并适时地赞美或者每天送一个小红花。其他班级则是常规入园,不会是每一个都能听到老师的语言。经过一个月的实践,发现被老师拥抱赞美和送小红花的幼儿一天都表现非常好,有礼貌,谦让合作,看着老师的眼睛都是美美的感觉,幸福得要溢出来。即使出现小问题也很快风轻云淡。另外,班级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频率高于前者,解决起来需要花费更多的语言和时间来平复幼儿的小情绪。 固定的仪式:秋季开学第一天。新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会佩戴好“粉色领巾”,身穿校服,由家长领着进入校园。踏入学校大门后,会有高年级的大同学手拿亲手制作的祝福卡片来迎接一年级新生。“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粉色领巾 心灵之约”小导师制活动的开启,让一年级新生很快有了融入感,有助于增强其信心,消除其入学焦虑。经过一年的实践,得出仪式感对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绘本阅读对幼儿理解能力的积极作用
曹文轩说:“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绘本正是让孩子带着轻松的心态开始阅读的第一步。我们都说绘本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其实幼儿天生爱幻想,绘本的形式恰好真实地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另外,通过绘本可以轻松地把很多深奥的道理传达给幼儿,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理解真善美。同时,透过故事中的榜样,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等一系列的良好品质,使其更好地与同伴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园所举行了一系列有关行为方面的绘本故事的专题阅读:《歪歪兔行为习惯系列》《尼尔森老师不见了》《灰狼家的小饭桶》《别让鸽子太晚睡》《不睡觉世界冠军》《我绝对不吃番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爱洗澡》《大卫,不可以》《我有友情要出租》……能在建立幼儿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的萌芽意识,潜移默化地启发幼儿的思维,从而促进幼儿情感及理解能力的发展。园所在课外延伸到家庭的“21天阅读好习惯”活动,已经开展了三期,效果很好。
四、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的“多维互动体”,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养成教育是家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师坚持用家园联系卡、家长沙龙、微信群、家长会等各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内的表现,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幼儿愿意跟家长表达。 参考文献
[1]虞永平 科学的幼小衔接关键是什么[J].幼儿教育,2016年,6月。
[2]王玉洁 如何挖掘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教育价值[J].山东教育,2016年,17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