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06年1月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教育社会学A卷试题》,欢迎阅读!
2006年1月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教育社会学A卷试题
卷号508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学生重要他人 2、社会化 3、心理缺陷说 4、社会变迁
(以上每题空4行)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小题3分,共12分)
1、在社会学研究史中,注重社会事实,推重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的人是孔德、韦伯等人。 2、教育社会学家对社会事件的关注重点是一种个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3、强调价值中立,确立社会行动的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者是涂尔干
4、布鲁克弗发表的《教育社会学》一文,标志着现代教育社会学的正式确立。 (以上每题空3行)
三、简答(每题8分,共24分) (一)试述差异交往说。
(二)简述家庭社会地位的具体含义。 (三)简述教育规范的类型。 (以上每题空8行)
四、论述(每题14分,共28分)
(一)试述教育功能论、冲突论与互动论的差异。 (二)你是如何理解课程知识的? (以上每题空10行) 五、分析题(20分)
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以下空16行)
2006年1月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教育社会学A卷试题答案
卷号508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2、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点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3、心理缺陷说:是解释行为失范的一种理论,认为个体产生越轨、犯罪的行为是因为存在心理缺陷,不知道限制自身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的原因在于童年的社会化失调。 4、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小题3分,共12分)
1、在社会学研究史中,注重社会事实,推重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的人是孔德、韦伯等人。
错。孔德、涂尔干等人
2、教育社会学家对社会事件的关注重点是一种个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错,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该行为的群体特征与功能。 3、强调价值中立,确立社会行动的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者是涂尔干
错。韦伯
4、布鲁克弗发表的《教育社会学》一文,标志着现代教育社会学的正式确立。
错。《教育社会学的定义问题》 三、简答(每题8分,共24分)
(一)差异交往说:由美国犯罪心理学家萨塞兰德提出。认为人们在经历社会化过程中与谁
交往决定了社会化的方向。孩子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与这类群体交往越密切,犯罪的手段、动机和可能性越高。 (二)简述家庭社会地位的具体含义。
家庭社会地位包括如下变量:家长职业、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物质资源、家长社会出身、家长教育背景、家庭居住地区等引起家庭在地位等级制中起作用的诸变量。 (三)简述教育规范的类型
1、 从作用对象上分为个体规范、群体规范; 2、 从涉及内容上可分为行为规范、道德规范;
3、从适用范围上可分为公共场所规范、班级规范等。
四、论述(每题14分,共28分)
(一)试述教育功能论或冲突论与互动论的差异。
功能论或冲突论都关注宏观的教育现象,互动论则强调对微观教育现象的研究,两者差异体现在:
1、 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假设:宏观研究强调社会结构外要于个体却又控制着个体,个人行
为是社会的产生;微观研究强调个体具有在社会约束背景中的更多自由,社会未必具有强大控制力;
2、研究内容:宏观研究注重于社会层面的问题,微观研究强调对个体和小群体的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y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