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探究

2022-08-21 17:56: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探究》,欢迎阅读!
逆反心理,探究,中学生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探究



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但它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

理。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最终将会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严重妨碍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作为教师,正确处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行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个案例谈谈我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一点心得体会 〔案例〕

有一男生,人学时基础比较薄弱,成绩不怎么理想,个子也比较矮小,平时看着很不起眼。但他能说会道,任课老师反映该生课上喜欢插嘴,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影响课堂纪律。任课老师教育过他多次,甚至公开批评,但收效甚微,后来该男生还理了个爆炸头来上学,引得全班侧目。 反思

在学校里,老师每天面对着一个个兴趣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理所当然的,那些学习好又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老师们的宠爱,相反一些经常惹是生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就容易被打人冷宫。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老师的执教态度有一定的关系:

第一、对学生的不当的批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所以谁也容不得自己在课堂上被老师辱骂,如果老师不能克制自己,把一句伤害学生自尊的话(如你真笨,你好迟钝之类)当众讲出来,非但不能够起要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学生非常恨老师,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上课不理老师,不认真听讲,常常与老师对着干。这种原因的解决方法还必须对学生多开导,多做思想工作,以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

第二、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不公正,引起学生反感,促使他们产生时立情绪。教师往往会由于先人为主的思想定势影响而产生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误差(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注重调查了解,不尊重事实,主观臆断,依据以往经验草率判断处理,做出不公正不合理的结论。这样,不说受到错误批评的学生会感到委曲,就连受到庇护的学生也会对教师的公正产生怀疑。

第三、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教师不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往往是求全心理在作怪,以优秀学生作为标准衡量其他学生。教师往往会对部分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说:“你如果有某某同学一半认真,也不会是这种成绩,如果有他一半的成绩,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言语如果常说的话,对于被贬低的同学会产生不满和厌烦的情绪,产生对教师和同学的恨,甚至自暴自弃。这样,怎能去接受和执行教师的要求? [措施]

经过观察,我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气,我和他先谈谈他的日常生活,随后切人主题,问他时常和任课老师对着干出于什么目的,他想了半天涨红了脸说,因为他自己平时在学习生活中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那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想要表示自己是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我知道他是在说心里话,首先肯定他思想活跃,反应灵敏,同时我也坦诚地告诉他在同学们看来他像小丑,与其这样,倒不如在学习生活中多下些功夫,积极参加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真正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认可。之后的日子里,我不时寻找该生的闪光点,肯定他的努力,创建他发挥才能的平台,让他品尝成功的喜悦。现在该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ri.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