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药学专业与中医学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体会》,欢迎阅读!

中药学专业与中医学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体会
作者:宋军娜,侯芳洁,王乾,等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12期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开始开设药用植物学或类似课程。笔者在不同专业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理论与实践是否能真正相结合极大影响教学效果,且根据专业的差异,建议该领域的专家考虑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不同版本的、更具针对性的《药用植物学》教材,更充分地展现药用植物学在相应专业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教学体会;中药学专业;中医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 2017 )12-0038-02
近些年来,全国中医药类院校开设药用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专业越来越多,除传统专业如中药学、药学专业,二级学科如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药分析专业等也开设了此课程【1]。药学研究工作中,品种正确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药用植物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药用植物的品种正确,可能基于此,药用植物学越来越得到重视。
例如我校中医学专业部分专业方向也开设了类似的课程,如中医全科班开设了常见药用植物识别,中医扁鹊班开设了常用中药辨识。中医全科班是服务于基层中医医疗事业的定向招生,中医扁鹊班是经过选拔组建的中医学专业的精英班。通过此设置可发现,大学培养目标注重大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学好中医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求熟悉中药特征相关知识。中药品种正确,品质优良,可促进中医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中医发展。相反,假药、劣药极大地制约中医的发展。因此,需要中医学专业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品种、性状特征、道地性等有基本的了解。
1彩图版教材在中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药用植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关注药用植物,或创造条件接触药用植物【2],方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学习。但通过以往教学发现,学生很难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因为缺乏兴趣,而是教材中的植物黑白图与真实的植物差别大。针对此问题,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从事药用植物学教学的教师编写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书中全部采用彩图,大部分采用编者直接拍摄的药用植物实物图。通过此教材的使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第一印象和实践中见到的植物实物是完全一致的,避免了黑白图与实物的适应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带着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对图片的印象,去周边环境中寻找植物,当学生找到正确的植物时,很有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2彩图版教材在中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彩图版《药用植物学》教材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中医学专业的药用植物学课时有限,比如我校为24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求学生熟悉常见的药用植物
需要高效率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且此专业学生中药学专业相关基础知识储备少,学习起来更加困难。药用植物学中的药用植物和药用部位对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重点,彩图版教材在这部分中增加了大量彩色植物照片,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3药用植物的辨别学习对提高中药饮片辨识能力的促进作用
(1)教学研究。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药用植物的辨识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辨识中药饮片的能力。我们在中医全科班和中医扁鹊班进行了教学实验——识药组方:教师在中医扁鹊班直接讲述中药饮片性状特征,而在中医全科班先讲述药用植物及药用部位的形态特征,再讲述中药饮片特征,均讲述100种药用植物,两班课时相同。授课结束,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如下:①将两个班的学生均分成5组,每组给出20种不同的中药饮片,要求经辨识写出饮片名称,满分40分;②根据辨识出的中药饮片种类,组成经典处方,写出方剂名,~个记3分;③整个过程不得查阅任何资料,由小组内讨论完成,用时15分钟。两班中药饮片辨识和组方正确率比较见表1。
(2)结果分析。中医全科班中药饮片辨识正确率高于中医扁鹊班,中药饮片辨识准确快速,可能是药用植物的辨识有助于学生对中药饮片特征的记忆;中医扁鹊班中药饮片辨识错误率相对高的第四组,明显影响到了组方的准确率。
通过此教学实验,我们决定继续尝试由药用植物形态特征到中药饮片性状特征的讲授思路,不断完善,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4结语
依据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建议大学阶段《药用植物学》教材今后均采用彩色图片。另外,建议为不同专业编制不同版本的教材,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在保留核心基础内容的前提下,部分内容有所侧重以及增加不同专业的最新研究进展,最新研究技术方法等内容。全国中医药类院校对于相同专业的药用植物学设置相同课时,实施统一的教学标准,通过
使用针对性强的教材,帮助学生了解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学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作用和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