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双减”政策之下家长该何去何从》,欢迎阅读!

“双减”政策之下家长该何去何从
各位老师、家长:
大家晩上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
说实话,在“双减”政策刚出来的时候,我内心是比较焦虑的。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确实减轻了很多孩子和家长的负担,但对我们初三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升学压力”始终是一座搬不开的大山。而初中的学习需要一定的作业量,通过反复做题来提高对知识点的熟练度。“双减”政策出台后,我们原有的课外学科培训全部停止,课余学习的计划被打乱,所以我就比较担心孩子课余时间的学习得不到保证,怕成绩下降。
开学之后,范老师也和我在校外培训这个问题上有过交流。后来我也问过自己几个问题:
1. 孩子通过校外培训获得了稳定而持久的分数增长吗? 2. 分数的提高等同于学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吗?
3. 孩子在接受辅导后,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积极、长效的变化吗? 思考过这几个问题之后,我就基本上能比较客观地评估校外培训对孩子的价值了。其实说穿了,之前报培训班也是有着从众的心态,觉得大家都报,我不报,那我们孩子可就吃亏了。
其实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的培训能够比作为一个正餐和加餐的关系。如果在正餐吃得饱、吃得好、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加餐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只要孩子在学校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完成每一样作业,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在校学习效率得到保证,就算没有课外培训,也能学得好。
现在“双减”政策已经落实了,焦虑其实毫无意义。我想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对孩子的学习
起到更积极的作用。我有几点想法:
1. 调整自我心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涉及到政策的很多信息中,我们不必过于兴奋,更不要过于焦虑孩子的学习,更不能把负面情绪传导到孩子身上,我们先调整心态,接纳政策的改变,改变思维,迎接挑战。
2. 融洽家庭氛围。双减之后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时间明显增加了,看到孩子空的时间多起来,我们可能就会忍不住去说:“快去写作业''“怎么又拿手机了”“作业完成没有"等等。然后就惹得孩子很厌烦,容易发生矛盾。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还是要细心注重孩子思想情绪的变化,和孩子做朋友,形成良好沟通的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多一些关心和陪伴,少一些唠叨。
3. 合理安排时间。我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制定出合理的课余时间安排表。除了学习上的查漏补缺之外,能够加大运动时间,增加劳动时间,多让孩子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中,除了学习,履行家庭义务,增加家庭责任感也是很重要的教育。
4.加强家校联系。多和老师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及时作出调整,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提供及时的帮助。
最后我想说,不管政策如何变化,终身学习的信念和培养终身爱好是不变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只要始终抱着学习的心态,他们的人生也一定不会太差。
家长该如何应对:
1.督促学习,养成自律。自律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管教和正确督导。
2. 改变自身坏习惯,以身作则。在家不能总是看手机,孩子学习学科知识,家长看看报纸,杂志,营造良好氛围。
3. 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好成绩,培养孩子做
计划和总结的习惯。周末或假期能够参考学校的学习时间进行学习。
4. 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联动老师,多听听老师的意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孩子在家,别无休止的唠叨。孩子的叛逆,是对父母的唠叨、数落行为的反抗,做顿好吃的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和陪伴。
我们家长也要相信,在“双减”政策落地的大环境下,学校会花更大力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最后,祝老师们、家长和孩子们身体健康,事事顺利。祝育才中学明年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