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和好书交朋友》一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和好书交朋友》一课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思品教学应该做到:把准教学目标,激
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紧扣道德情感,促进学生“情”;注重结合实践,
增强道德实效。
《和好书交朋友》一课通过小书迷方艳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书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好书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也
能为人类作贡献。从而激发学生读好书的热情,培养学生读书的兴
趣,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本人执教完这一课时,有如下感触:
一、巧妙地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品课教学开始之前若能巧妙设计,
做到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则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
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音乐游戏(找朋友)
的活动引入课堂,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大大引发了学生学
习的动机和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教学中多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自悟”。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不是老师强加的。”学生只有在这种环境
中,才能轻松地学习,感知明理。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住问题一个
一个地问,毫不放手,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
寻找问题的最终答案。在这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
发,走进书本学习小书迷方艳的故事,谈谈读后感受,然后,再引
导学生谈谈自身读书的收获。其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自读,小组交流,好朋友讨论,自悟,自明理。课堂中,学
生回答妙语连珠,真让人感叹不已。
三、利用学生的生活生活资源,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增
强道德情感的效益。
走近儿童,走向儿童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学的
素材,引导学生行为,激励学生情感,是这堂课教学的一个核心。
我利用我校学生读书交流会的一段录像,激励学生谈谈读书的收获,
引导学生如何读书,感悟读书的益处。而后,我又通过学生生活中
常见的一个小品,引导学生分辨好书和坏书,激发学生读好书的热
情和兴趣。最后,我还通过电脑,向学生介绍网络图书世界,让学
生又回到生活实际,开拓了眼界。
然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之处:
1、在引导学生读课文谈读后感受时,我已有“放”的意识,而
“放”得还不够“宽”,不够大胆,生怕放出去,收不回,扰乱教学。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有“宽阔的胸襟”,让学生畅所欲言,
做到“收放自如”。
2、对待学生的答问,应该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评价的语言应该更为精练,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另外,关于“名人名言”的使用,我在教学中设想是把它们作为礼物(书签)送给学生,作为课堂延伸,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发现,去思考,课堂中不作分析讲解。但不知效果如何,课堂中是否应该引导呢?我仍有些困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b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