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八大养生理论》,欢迎阅读!
一.动静结合,中和为度
养生保健,应当做到动与静兼修.二者不可偏废.心神宜静,形体宜动.养心
调神,以静为主,形体保养,以动为主.动与静,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做到
动静适宜,才能"形与神俱".
二.形神兼顾,养神为先
"形"指形体,亦即身体.是人体及其器官的概括."神"指人的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中国养生学从来都重视形神兼养,并以养神为首务.这种形神合一,
以神统形的整体观是中华养生的重要理念之一.
三.协调阴阳,以平为和
阴阳调和,即可达到人体筋脉和顺,骨髓坚固,气血顺从.这样,内外就能调和,邪气不能侵袭,耳聪目明,正气运行如常.而人体不病的关键又在于"阴阳得
其平",即阴阳平和,不偏胜不偏袭,由此百病不生.
四.天人相应,适应自然
"天"指自然界."天"与"人"两者具有相通应的关系,并遵循同样的运动
变化规律.这种人和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称为天人相应.如果人体生
理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协调,就能保健延寿.
五.调节饮食,舒畅情志
"调"即调和饮食五味(辛,甘,酸,苦,咸),即食不可偏,要合理配膳,
全面营养;"节"即有节制,即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方能收到养生
效果.祖国医学特别强调内脏疾患与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失调有
密切关系.情志的异常变动,容易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调而得病.
六.精气流通,通调经络
精气是生命产生的本源,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精气充足,则生理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而且精气运行必须协调通畅,人体才能处于健康状态.经络是气血运行
的通道,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运行到全身,才能使脏腑相通,内外交贯,
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固本扶元,正气为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b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