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都市纹身现象的现代文化解读》,欢迎阅读!
都市纹身现象的现代文化解读
作者:潘莎
来源:《企业导报》2011年第10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都市纹身现象历史演变的阐述、纹身群体和纹身图案的辨识以及对纹身现象现代意义的文化解读,指出都市纹身现象经历了原始社会图腾崇拜、近代社会帮派标识和现代社会审美艺术与自我彰显的三个发展阶段,并指出现代都市社会纹身主体主要是青少年以及青年群体,而纹身的现代意义也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主要有自我保护、生财避难、好奇点缀、个性解放和时尚性感等几类象征意义和功能诉求。 【关键词】纹身;现代意义;文化解读 一、都市纹身现象的历史演变
现代都市社会是一个蕴含各类文化元素并允许个体极度张扬个性的大容器,在这个大容器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群体——纹身群体。他们的产生和演变是与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密不可分的,具体而言,在城市化进程中,都市纹身现象经历了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近代社会反叛低俗、帮派标志以及现当代张扬个性、时尚崇拜的三大发展阶段。 二、纹身群体的界定和图案的辨识
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纹身的现实意义和诉求不同,因此纹身的主体以及纹身图案也存在差异性,在原始社会,人们纹身是出于对自我庇护以及获取异种超能量的祈求,纹身图案多为风雨雷电、日月星辰以及某些具有强大力量或生命力的动植物,如老虎、狮子、麒麟、巨龙等等。到了近代社会,纹身者主要集中到城市社会特定的帮派或黑道群体中,纹身图案则选取一系列令人惊悚或恐惧的猛虎、巨蟒、窟窿头等,这些纹身图案一般都具有某种身份标志和认同的意义。而到现代社会,许多年轻人纷纷加入了纹身队伍,尤其是那些思想开放前卫、极度张扬个性、追求标新立异的青年人,并且它也逐渐演变成一种蕴含丰富意义的个体私人现象。这时的纹身也不再仅仅采取穿刺或刀刻的手段,而是出现了另一种更具流行色彩和便捷性的装贴式纹身,纹身的图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某些动植物以外,还增加了各类漂亮的花草虫鱼、几何图形、文字数字、人物形象等,它们分别蕴含了纹身者自身所赋予的特定涵义。 三、纹身现象现代意义的文化解读
现代都市纹身现象由于其纹身主体、纹身图案和纹身动机与目的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使得其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纹身现象,对这一时期纹身现象的深入解读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现代纹身现象的本质及其社会影响。有学者运用社会互动的视角,将纹身现象解释为一种获取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方式,也有学者从纹身的现实影响出发对纹身现象作了考察。本文借鉴和
吸收不同的方法论视角,运用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尽力客观地考察纹身现象,通过文献回顾和资料查阅,指出在现代都市社会中,可以对纹身现象给予“自我庇护”、“求财免灾”、“好奇尝试”、“个性张扬”、“情绪宣泄”和“时尚崇拜”六种文化解读。
(1)“自我庇护”型纹身,是指纹身者主要出于寻求自我保护的需要而进行的纹身,这种诉求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祈求的自我庇佑有相似之处,都是一种借助于纹身来寻求外力帮助的祈望,但现代社会的自我庇护型纹身主要是针对现代社会中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害的人,因而具有这种纹身动机的个体往往是都市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无法通过正规途径寻求保护的情况下,诉诸纹身艺术来祈求内心的安定和信心。(2)“求财免灾”型纹身的主体主要是商人和某些特定职业者,这类人往往选取佛珠、元宝、蛟龙、观世音等作为纹身图案,祈求自身的财运或工作过程中的平安顺利。(3)“好奇尝试”型纹身,这一类纹身者往往是青少年或青年人群体,他们仅仅是因为对纹身现象的好奇心理驱使其加入了纹身队伍。(4)而“个性张扬”型纹身与“好奇尝试”型纹身的主体具有较大重合性,一般也是社会中的年轻一代,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迅速性以及产品的高复制频率,使得个体往往成为亿万个相似个体中的一员而毫无个性可言,这对于极具个体张力和自我意识的青年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于是他们总是走在时代最前沿尝试着各类最新鲜的事物,这类纹身者往往倾向于将纹身显露于众,寻求自身更直接的与众不同,并以此来获得某种自我满足感。(5)“情绪宣泄”型纹身则主要是指现代都市社会中出于情绪发泄或释放压力而进行的纹身,这类纹身主体不仅包括某些大企业或公司职员,还包括一部分越轨群体。在现代都市中,也有某些都市越轨群体,他们与近代社会的黑道和帮派团体成员纹身有着某种亲和性,他们纹身往往是出于拉帮结派、逞强斗狠、发泄不满、自我放纵的原因。(6)最后一种关于纹身现象的文化解读是将纹身视为“时尚崇拜”的体现。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普通民众与明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的情况下,某些明星的纹身行为往往会被视为时尚的风向标而成为广大青年争相模仿的对象,于是纹身便很容易作为一种对时尚的崇拜而在社会上风行起来。 参考文献
[1]赫·布鲁默.符号互动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刘敏.纹身:一种秘而不宣的符号象征[J].社会.2001(7) [3]孙平.文身风俗的文化透视[J].中山大学学报.2003(5)
[4]沈一兵.都市纹身与符号——都市青年纹身的社会学透析[J].青年研究.2006(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S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