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文学批评现状之我见

2023-09-09 11:3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下文学批评现状之我见》,欢迎阅读!
文学批评,当下,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下文学批评现状之我见

作者:程瑶 李元媛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思想解放、理论多元,我国文学批评的模式也随之多样化,批评的个性特征日益突出,新的传媒环境也使文学批评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不可否认,当代文学批评在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明显的时尚化、商业化、广告化的倾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批评家批评意识的严重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批评立场不够鲜明

批评家的立场是批评意识的一个显要因素。在解构主义的氛围下,批评家被告知,他们并不具有启蒙资格,即向读者传授一种有效阅读、鉴赏的方法,确立一种选择、解读规范与标准的资格。批评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操作,一种标志职业地位的手段。在文学批评中,批评家越来越多地采用一种历史批判方法,即不把任何概念、现象看作是本质化的、终极性的概念、现象,而是看成历史性的范畴。批评的对象也已经从对被确定为事实的事实的分析,转移对这种事实是如何被确定为事实的关注。[1]而事实上,批评的价值在于批评自身,尤其在于批评所持的立场。批评绝不仅仅是一套自我满足的话语系统,它追求的不仅是自我满足,而且也要对别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文学批评无论对作家作品做多少阐释与发挥,其价值终究在于批评家独特的审美判断、历史观点及充溢其间的批评精神。

因此,批评家要勇于对关涉文学的是非问题态度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当代一些作家,其精神立场和知识分子的理性、良心已严重匮乏,他们既无力反抗后现代状况的人的狂欢化本质,也无力对商业主义、拜金主义进行深入地揭露和批判。对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批评本应成为批评家的主要任务,然而,当下的一些批评家不仅对文学现象置若罔闻,缺乏鲜明的批评立场,还对那些精神态度有问题的作家作品熟视无睹,甚至对一些庸俗低下的作品给予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评价。若一个批评家不敢或不能正视作家、作品的卓越与平庸,或媚俗地吹捧或尖刻、轻率地贬斥,恰恰证明了他的软弱、圆滑。

文学批评在文学现象前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批评家应该立场鲜明地反对当前文学创作出现的庸俗化、商业化倾向,肩负起文学批评的责任。 二、科学精神的丧失

文学批评的科学精神包括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由于批评家作为启蒙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的退缩乃至丧失,使得不少批评家的原有立场被大众文化同化,被作家所持的立场消融,从而导致批评家丧失了对批评对象做出独立价值判断能力,丧失了一种应有的批判性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所谓文学批评的批判精神是指批评主体应与批评客体保持一种超越性的关系,批评应有能力对客体做出独立的价值判断——批评家应有超越于批评对象的识见与眼光,应敢于提出问题,应有对不良的文学现象做出诊断与批判的勇气,既不为贤者讳,也不屈从于外在的力量。”[2]因此,真正的批评家应站在一个较高的观察点上,秉持一种科学精神来对作家创作的长处和短处进行艺术总结和概括,以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而纵观当下文学批评界,屈从于金钱与权势的红包批评、为浅薄的时尚造势的广告批评、讲求人情世故、朋友义气的朋友式批评圈子批评比比皆是,文学研讨会也变成了文学研好会。批评家们处处与人为善,讲究一团和气,不努力探求文学自身的美丑,也无意致力于文学创作的提高和发展。由此,文学批评的精神和生命价值逐渐消解,文学批评的魅力和固有的批评意识也丧失殆尽。 文学批评是一个从感觉到体悟、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它要求批评家要有实践精神。文学批评必须建立在文本阅读和自身的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之上。只有认真细致研读文本,才能够理直气壮地评价文本,做出诗意的裁判。然而,当下在批评实践中不认真研读作品甚至根本不读作品即发表评论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批评文章,好从宏观入手,大处着眼,对文学进行大而无当的概括或预测;有的批评家只了解一下文本的故事梗概就可以写出洋洋千言甚至万言的文章;还有一些批评家虽然读了文本,却没有从自身感悟出发来进行解读,只是生硬地用高深的理论来套评作品。这种离开文本、离开批评主体的体悟、从理论理论对文本进行生吞活剥式的批评实践,背离了文学批评的实践精神。这种批评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批评家应以一种学理的、独立的、自由的精神来从事批评实践,严格评析作家作品,审视作品的审美价值,考辨其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批评实践得以不断开展和深入,从而取得有恒久性价值的批评和成果。 三、批评良知的缺失

批评良知是作为批评家资格的基本前提。文学批评承担着文学价值的判断、生成、传播、演化乃至更生的系列功能。文学批评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批评家必须肩负起艺术导游思想精神导师的神圣使命。作为社会良心的批评家,既要懂得是非善恶,还要懂得鉴别和表现是非善恶,更要通过自己的批评帮助读者大众鉴别是非善恶,引导读者大众从善如流、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文化氛围。

然而,当下一些批评家则缺乏这种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放弃了批评家的真正使命,其批评既不对文学说话,也不对历史、民族、人民大众负责,却以平庸的作品来消解经典作品,以当前被炒作出来的风格消解古典文学、经典文学风格。在面对一些亵渎神圣、躲避崇高和践踏使命的文学作品时,文学批评家奉行一种不作价值判断、放弃审美评价的策略,声言批评只是一种话语生产和意义生产的文本,没有引导创作和指导鉴赏的任务。或许,他们的所言不过是他们缺乏足够的诚实和勇气,不敢对当下那些平庸的作品说真话的一种借口、一种逃避策略罢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批评家只有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正直的人品,在进行批评时既不屈从金钱权贵、也不顾忌人情义气,既不以人废文,也不因人捧文,而是秉持公心、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才能受到作家和读者的尊重,批评家的见解和思想才可能深刻,才可能对文学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总之,批评家只有秉持自己的批评立场,扛起科学主义的精神大旗,维护批评良知,才能够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洪子诚:《问题的批评》,《北京文学》, [2] 吴义勤:《在怀疑与诘难中前行》。《山东文学》,

1997年第5期。 2003年第6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S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