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娱乐新闻的价值导向》,欢迎阅读!
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娱乐新闻的价值导向
作者:王一岚
来源:《传媒》 2014年第3期
文/王一岚
娱乐新闻在都市报里往往占据很大版面,主要原因是娱乐新闻是最抓人眼球、最吸引受众的新闻。相比较而言娱乐新闻虽然在党报上占据的版面显得很少,但也越来越受党报重视,往往成为党报改变刻板形象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如何做好娱乐新闻,如何坚持娱乐新闻的价值导向,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新闻的新态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娱乐新闻经历了摸索、模仿、创新的发展过程。当前,在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新闻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态势。
娱乐新闻“无底线”。娱乐新闻报道明星的“八卦”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在香港,娱乐新闻又叫“八卦新闻”,某些媒体的娱乐新闻版甚至直接取名为“八卦版”。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多“无底线”的娱乐新闻扑面而来。
在微博上,明星有了自己的言论发布平台,相较于博客来说,微博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因此便涌现出了利用微博来进行“无底线”自我炒作的明星。
炒作变成娱乐新闻的主料。在新媒体时代,娱乐变成了更为速食的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是从前的十几倍。有的明星为了“红”的时间更长一点,被受众关注更久一点,就自我炒作。例如,汪峰和章子怡恋爱的新闻一经爆出,就有网民说“这样的炒作太明显了”。随后汪峰又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离婚声明”,在微博上和章子怡互动。最终,汪峰在个人演唱会上发布对章子怡的长达900字的“真情告白”。而在汪峰发布了新歌之后,舆论几乎全部倾向于认为,汪峰这一系列的行为是在为自己发布新专辑做准备。
在新媒体时代,网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娱乐新闻的走向。网民可以参与到娱乐新闻事件当中,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娱乐事件的最终走向。部分网民逐渐从盲从转变为新闻推手,他们借助于微博、微信、论坛,将一则新闻做大,在娱乐新闻中,类似的网络推手更多。先在论坛中抛出一个关于某个不知名的人的有争议的话题,把话题“养”到一定时候,就联系网站编辑、平面媒体介入进行报道,从而炒作出明星和娱乐新闻。
党报娱乐新闻的价值引导
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娱乐新闻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更好地体现报纸作为社会公器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具体说来,党报娱乐报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以下几点。
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在当下的社会,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谈资往往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重要载体。因此报纸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的功能就更多地表现在提供尽可能多元的信息。具体到娱乐新闻,则应该主动规避那些容易带来负面影响和不良情绪的信息。我们常常看到某些娱乐新闻对一些大牌明星的几十万元的包、上千万元的珠宝首饰及豪宅等进行报道,这样的娱乐新闻如果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助长社会上的“仇富”心理,让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引导舆论的功能。虽然娱乐新闻和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不同,主要是受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但这样传播率比较高的娱乐新闻更具备舆论引导性。娱乐新闻在舆论上的影响有时甚至远远高于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霍勒斯?格里利曾说:“以娱乐为主的《便士报》热衷于在社会内部恶魔般地煽风点火,这些媒体制造的新闻也许不会被指责为犯有谋杀罪,但却是制造谋杀罪的同谋,甚至比那些制造了谋杀罪的更令人厌恶。”因此,娱乐新闻如果片面地去追求刺激和反常,而缺乏理性的思考,只会把受众引导在“星”腥“性”上。而对娱乐新闻最为关注的是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如果娱乐新闻里有过多的片面引导,势必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构建环境的功能。沃尔特?李普曼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过著名的“拟态环境”的概念。他认为,在现代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当中,人们的精力、活动范围有限,对周边环境的感知,有时更多是通过报纸等大众媒介所提供的报道来获知的,这样人们的行为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供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娱乐圈往往是最快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反应的一个圈子,娱乐圈及这个圈子里的公众人物的行为会对受众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公众获知娱乐圈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媒体所建构的舆论环境。如果媒体仅仅将报道的视角局限于娱乐圈内明星的绯闻、婚变、自我炒作,则会让受众认为这个圈子存在很大的问题,从而消解了其对娱乐圈的理性思考。
党报如何做出有价值的娱乐新闻
党报要发出主流声音,在娱乐新闻上也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很多党报虽然设置了文体新闻版,但这块版上的新闻依然以文化为主,娱乐新闻很少。以《河南日报》的文体新闻版为例,在2013年10月份,当月共有15块文体新闻版,其中刊发的文化新闻有70多条,而娱乐新闻仅有十几条。笔者认为,党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有价值的娱乐新闻。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回避娱乐热点。党报要做娱乐新闻,不能回避娱乐新闻的热点,反倒应该迎热点而上,发出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报不可能比新媒体更快捷、更迅速,但可以比新媒体更理性、更有深度和思考价值。以王菲和李亚鹏的婚变为例,婚变属于个人隐私的话题,但是离婚双方通过微博发布公开声明,让这一明星婚变成了一个公众事件。作为党报完全可以做这则新闻,但是并非要将视角聚焦到王菲和李亚鹏缘何离婚、离婚后各自的走向,而是可以从大众对明星婚姻的期待值上去做文章,可以将一个明星婚变的话题变成带有思辨性的社会学的探讨。
对热点娱乐话题敢于发出正面的声音,这才是党报应该做的。国内热播剧《甄嬛传》大受追捧,国内众多媒体对该剧进行了打破篇幅的报道,而此时《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则发人深省。这表明,党报在做娱乐新闻的时候首先不能回避热点,热点话题要跟上,才能凸显党报做娱乐新闻的价值;其次,党报做娱乐新闻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
娱乐新闻也能做得很经典。可读性并非娱乐新闻的第一要义。相比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本身就是“软新闻”,因此,娱乐新闻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做的有深度,如何做成经典的娱乐新闻,这是党报做娱乐新闻要努力的一个方面。
党报的娱乐新闻不能靠华丽、俏皮的辞藻来吸引受众,而是要靠深度来吸引读者。做到这一点并非不可能的事情,以《三联生活周刊》著名的娱乐记者孟静的娱乐报道为例。她采写的娱乐新闻既有看点又有深度,用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去分析娱乐事件,写出的娱乐新闻往往能让读者读后有所体悟。如孟静写的娱乐新闻报道《香港影坛:金秋风萧萧》,讲的是1993年开始在香港影坛出现的大滑坡现象。像这样就娱乐界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报道的,在娱乐新闻
版上很常见,但一般的报道常常只是对现象做一番简单的陈述,最多请一两位专家说上几句话而已,看上去很专业、很有权威,读者却从中读不到作者的观点,作者充其量只是专家的传声筒。而这篇报道既描述了现象,也请专家谈了看法。可贵的是,作者从现象中链接了自己的经验,从专家的谈话中引申出了自己的思考,不仅点出了香港影视业的低迷是它过分追求商业化、急功近利、只图包装的结果,更由此联系到当时正在大步走向市场的中国电影的未来,希望中国影视界能从中吸取教训,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这种对娱乐现象的冷眼旁观,放眼长视,显示了作者的眼光和气度,更能发人深省。所以,这样有深度的娱乐新闻才称得上是经典的娱乐新闻。
娱乐新闻也能做得很时尚。党报的娱乐新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要深刻、经典,并不是说党报的娱乐新闻要“板起面孔”说话,党报的娱乐新闻也可以做得很时尚。
时尚意味着一份报纸的娱乐新闻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采取多种表现形式。党报的娱乐新闻,不能单纯局限于消息和通讯的报道模式,可以更多地采取言论、人物专访、明星语录等形式来表现。如《广州日报》的娱乐新闻版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从版式上来看,版面大气醒目,抓人眼球,经常运用通栏的排版方式;而在新闻内容上,娱乐新闻独家、专业、观点新颖,不八卦、不取悦大众、不媚俗,有自己的思考。
作者系《河南日报》文体部记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博士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Q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