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故事教学设计

2023-01-21 08:00: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球的故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地球,故事
地球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题:地球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古人的猜想并做出结论。 2.进一步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科学探究活动的长期性与艰苦性,逐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性。 难点是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地球仪、橡皮泥、火柴、课件PPT(与地球形状、“神舟5号”、“神舟6号”等有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家”是什么形状呢?(生:......)我们现在通过上网查询、看书、,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知道答案,可是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曲折而复杂的探究过程。

()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活动1 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入远古时代,了解最初人们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的?(PPT课件展示)

师: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的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也许有几分可


笑,但是,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认识呢?

(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由于古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凭自己的的眼睛来判断,尽管结论是错误的,但他们毕竟也是在仔细观察之后作出猜测的,并不是凭空捏造,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慢慢地人们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产生了怀疑,其中古希腊人通过观察进港和出港的船只提出了猜想: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

活动2 观察进港的帆船

师:我们现在也来了解一下古希腊人观察的现象,我们分组做一次模拟实验,看看是否也能观察到古希腊人看到的现象。

PPT出示实验要求和步骤)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发现)

师:如果我们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从这两个实验中说明了什么?古希腊人的猜想成立吗?(交流发现) 师:这是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一个重大转折,接着,在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看月食时,发现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因此他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活动3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师:古希腊人通过观察进出港的船只的现象、以及观看月食时发现月亮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于是人们推测出地球是个球体,可认识事物光靠猜想和假设是不行的。从古到今人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一猜想呢?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非常勇敢的航海家:麦哲伦,他是怎么验证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42页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并思考以下问题:

(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作出了什么假设?麦哲伦为这次航行付出了什么代价?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在做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作出合理的假设,大胆的猜想,并要有吃苦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QO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