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本位观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结合探究

2022-08-17 16:28: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儿童本位观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结合探究》,欢迎阅读!
儿童文学,本位,探究,语文,基于
基于儿童本位观的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结合探究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712岁的儿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儿童文学80%。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儿童本位意识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本位观,逐渐提高儿童文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基于儿童本位观的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结合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是独立于成人文学之外,以儿童为本位,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儿童提供阅文学作品的机会。儿童文学具有启蒙性、趣味性和教育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在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启发式和双主体教学为手段的背景下,要求有效的教学能够实现教学主体之间的协调,优化配置教学资源,课内课外设计有效整合,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儿童文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积极构建知识和能力的前提。对于小学来说,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他们的阅读倾向于有趣、新奇、诙谐、丰富的文学[1]。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儿童文学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童话、儿童故事等儿童文学充满了曲折、沉浮和悬念,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儿童文学阅读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审美意识。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儿童的思维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儿童文学中,童话、故事、诗歌都是作者丰富想象力的集中体现。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阶段,他们渴望故事的完美结局,渴望英雄主义,渴望成为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儿童文学小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舞台,能够充分培养儿童的想象力[2]。童话故事中丰富的幻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多种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儿童文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儿童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具有形象性、简洁性、生动性等特点,在学术界有浅层语言艺术之称。通过阅读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寓言、童话,以及生动、曲折的场景描写,儿童文学其精美的文字和句子,帮助儿童深入理解语言的趣味性,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锻炼学生对语境的理解,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为儿童课外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结合的途径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儿童文学的魅力

儿童文学的魅力适合小学生阅读,特别是小学年级学生,儿童文学以其情节简单、想象力丰富、童趣盎然的独特特点吸引着小学生。在课内教学中,应加强教材的儿童文学阅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小学生从小就与儿童文学密不可分,嘴里唱着童谣,耳里听着故事,眼里看着动画,都与儿童文学有关。由于小学生阅读与儿童文学的文章密切相关,教师可以科学地指导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这些文章,并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这些书籍,让小学逐渐喜欢语文学习,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3]。例如,在讲解《比尾巴》一课时,本文是以童谣的形式展现,朗朗上口,小学生特别喜欢阅读。此外,课文还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阅读时,可以启发小学生根据童谣的风格组织语言,比如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看起来最可爱?兔子看起来最可爱 (二)引导学生掌握儿童文学阅读方法

儿童文学内容简单、情节有趣、语言简洁、主题突出,深受小学生喜爱,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童话、故事、诗歌都能引起学生的幻想,使学生在童话故事中畅游,激发学生的多种想象,从而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4]。例如,在讲解《荷叶圆圆》一课时,课文一首生动活泼的散文诗,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描绘荷叶,生动地让学生感受夏日荷塘的乐趣,让学生领略荷叶的勃勃生机。课文中童趣般的语言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这类文章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科学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儿童文学

小学是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在这个阶段有大量的阅读时间,儿童文学是他们最喜欢的内容。因此,应以语文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科学指导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书籍。在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时,课外阅读材料应以拼音为基础,在指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时,纯文本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循序渐进。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健康,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比如,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引导中高年级学生阅读传记、散文、冒险故事、科幻小说等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数小学生喜欢阅读冒险和科幻小说,因为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哪吒传奇故事》、《丁丁历险记》、《魔法师的帽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书籍。其次,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天鹅的故事》之后,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狐狸列那的故事》、《昆虫记》、《一只狗和他的城市》等动物类的文章,并让学生做阅读笔记,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密切相关,儿童文学贯穿于学生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科学利用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儿童文学教育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梁志莲.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J].魅力中国,2019,(26):246. [2]黄丽娟.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有效教学[J].语文课内外,2019,(18):249.

[3]李劭彬.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教育代化)电子版),2018,(1):217.

[4]刘裕华.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有效教学[J].读写算,2018,(21):119. [5]李康蓉.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J].魅力中国,2018,(26):17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PO.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