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供电公司线损治理工作汇报》,欢迎阅读!
![线损,供电,汇报,治理,工作](/static/wddqxz/img/rand/big_26.jpg)
供电公司线损治理工作汇报
** 供电 公司 2018 年线损工作治理
**供电是送电、变电、配电一体的县级供电企业,66 千伏送电线路 12 条,***公里;10 千伏配电线路 36 条,***公里,其中线路超过 30 公里的占 54.50%;0.4KV 线路***公里,低压线路超过供电半径的线路占 43%,综合台区 20 千伏安及以下的台区占***%、10KV 并网小水电**座,近一半的供电线路架设山区.面对供电线路复杂、用户分散、点多面广,专业化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农电线损管理现状,**供电人深知,只有因地制宜,创新管理,优化线损管理机制才是企业发展,降损增效的必由之路。
一、加强组织机构,完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管理责任。明确降损目标及降损重点,建立以公司一把经理、党委书纪为核心,营销、生产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主任为成员,相关专责为执行层的,各供电所设置线损管理联落员的线损管理活动领导小组,为线损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完成线损管理三大体系建设,建立三级管理网络,实现线损“五分管理”制定相应的活动部署,完善管理流程、制度,目标更为明确,职责更为清晰,线损管理做到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二、延伸台区承包内涵、创新考核方式,推进线损精益化管理。 加强指标分解、注重责任落实,推行“主指标捆绑小指标考核双指标激励”的考核方案,进一步细化技术降损在管理过程的的作用,将功率因数、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计量装置检定率、等小指标考核融入经营指标兑现。开展“五类”
台区考核,提高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进一步完善月考核、通报、分析、整改的闭环体系。注重线损的过程控制,将省、市公司下发的同业对标指标和管理规范度指标纳入考核,增进各专业之间的配合,激发承包人对线损管理的参与性和能动性,有效的提升了员工降损增效的意识。
截止 2016 年 5 月份,公司综合损失率完成 5.65%,同比下降 0.28 个百分点、低压损失率完成 6.73%,达区达标率达到 98%,各项损失逐年下降。
三、全面启动“五类台区”专项治理活动。
二季度由营销副经理、经营部、计量站相关人员组成治理小组,深入基层所站,帮助解决台区降损的难点、突出问题,处理技术降损上的“疑难杂症”;此次检查秉承“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逐所、逐台区、逐户进行排查。通过现场仪器测试,解决因互感器超差造成台区连续负值五处;系统接线错误、松动造成偏差两处;因计量装置不稳定一处;彻底解决小台区因 CT 配比过大,造成台区计量偏差,更换为直通表 8 处。现场指导供电所开展高损台区实测,提高故障点排查效率,通过技术参数确定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方案。通过查找问题,归纳故障类型,进一步总结现场经验,推广治理典型,提高效率,使公司台区管理得到实质性进展。
四、举办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指导。丰富培训形式,以集中培训、分散指导、组织对线损分析召开流程、异常问题处理方式、计量装置现场纠错现进行指导,并以头道供电所为样板所组织各基层所站参加的现场分析观摩会,明确专业化分工后人员在线损管理的职责和任务。
坚持线损分析例会制度,提高分析质量,深入供电所指导营销分析例会的召开,加大对问题的查摆、规范分析会流程、督促整改方案的落实,通过现场指导,总结推广先进所站管理,抓住线损管理中的可控因素,提高分析的质量,使线损管理有分析、有措施、有整改的闭环管理,形成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
五、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全面开展基础数据普查,推行“农网综合降损辅助决策系统”的应用。组织机关人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高压基础数据普查对 36 条 10 千伏配电线路参数、配电变压器、计量装置、用电负荷及图片信息的采集。2015 年完成 4.9 万只智能表更换后,低压信息的维护工作,由供电所开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P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