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做好车间班组管理》,欢迎阅读!

如何做好车间班组管理
班组是公司管理的基础,也是根本,班组管理的好坏,完全可以决定公司产品质量、成品率及管理成本的高低。班组管理者为班长,作为一个班组的班长,不光要管理好本班员工的劳动纪律、生产效力,目前最主要的是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的管理。
一、服从第一 、诚实可信
忠诚是我们的做人之本
忠诚于自己的公司,忠诚于自己的老板,跟公司的同事和老板和睦相处,与公司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全心全意为公司工作,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公司成功了,你自然也就赢得了成功。如果你失去了忠诚,那你就失去了做人原则,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二、与公司同甘共苦
老板想要的是那种能以大局为重,而把其他的事放于次要地位的人,因为公司毕竟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简单组合。老板之所以能走到老板的位置,远大的眼光正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一个有远见的员工,当然以大局为重。在公司需要的时候,加班加点也许会让你很累,但因为是公司的需要,如果你是一位有远见的员工是不会太计较——你不要有在为薪水而工作的理念,你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
三、敢于面对 大胆负责 勇于承认错误 你从事的职位便是你责任所在,员工要把从事的工作看成自己要尽的责任,而不是替上司服务。上司和你是合作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把自己的心态摆在这样一个位置,对你的工作大有好处。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敢于承担所发生的错误,而完成更大的成就。
在我们现有的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推卸责任的借口:
1、 他们作决定时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所以这个不应当是我的责任; 一个团队中,是不应该有“我”与“别人”的区别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和尊重。如果人人都寻找借口,无形中会提高沟通成本,削弱团队协调作战的能力。
2、 这几个星期人很忙,我尽快做;
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拖延的坏习惯。
3、 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
寻找借口的人都是因循守旧的人,他们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和自动自发工作的能力,因此,期待他们在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是徒劳的。
4、 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干这项工作;
这其实是为自己的能力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失误寻找借口,这样做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
1
5、 我们从没想过要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人家超出了我们一大截。 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总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肯将一半的精力和创意用到正途上,他们一定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卓越的成就。
所以我们必须停止把问题归咎于他人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应当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一旦自己作出选择,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一切后果自己承担,决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四、不到位的低效浪费
做事不到位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还会给上司带来工作上的不便,对于上司安排你去做的事,无论粗细,你不去做,你的上司就要去做,你做不到位,他就要返工。相对于管理工作的效率而言,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造成的隐性浪费是非常大的;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延;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这些都会导致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如果是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则损失更大。
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发生,造成巨大的浪费。我们允许的是创造性的失误,而不允许反复发生低级的错误。
五、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好,同时也就浪费了没做好事情的时间,返工的浪费最冤枉。第二次把事情做对即不快,也不便宜。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车间共要动用3、5个人,停下他们手中正常的工作,来改正失误。而在改正的过程中,可能因为许多人的不熟练,又会产生新的错误。这样的反复纠正过程,你说还能有效率和成绩吗?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当然也就相当的大。因此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多么的重要,那又如何才能把第一次就做对呢?这就是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如何才能达到“对”的标准。
六、把事情一次性地解决
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好员工呢?好员工的标准就是把事情做好。如果你有能力,业绩却远远落后于他人,不要疑惑,不要抱怨,问问自己是否能把工作进行到底,答案如果是否定的,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
七、平凡的事重复做好
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一件平凡的事,同时更是每天不停地在重复做着同一件事。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将重复的、简单的日常工作做精细、做专业,并恒久地坚持下去,做到位、做扎实,那你的工作也就完成的很出色了,而且这样你就不平凡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的大事皆有小事累积而成,没有小事的累积,也就成就不了大事。
八、做事一定要做到100%才算合格
试想你生产的产品中有1%不合格,99%就算合格了,客户会把你的产品认为都是合格的吗?我相信没有这样能够宽容的客户,如果你是客户,也就只会认为是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K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