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觉反应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2022-12-31 14: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联觉反应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欢迎阅读!
反应,限制,时间,没有,空间
通感是包括移觉和联觉吗?那统觉呢,我已经混乱了,求大神简单介绍一下每个的意思及关系及与通感的关系,谢谢!

联觉、统觉和通感这几种心理现象,在人们的审美活动尤其是艺术创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一直为美学界、文艺界所关注。

联觉是感觉的沟通,它只有空间的维度;统觉是经验的叠合, 有了时间的先后;通感则是联觉和统觉的综合,运用联想的手法创造出多重感觉经验的意象。

一、联觉:感觉经验的相互沟通

现代心理学通过实验发现,最普通的联觉形式是色听现象, 就是说生动鲜明的色彩形象可以由一种声音所唤起。一般来说,低音产生深色,高音产生浅色。根据这一心理现象,立陶宛艺术家丘廖尼斯曾经创作了一部色彩交响曲,美妙的乐曲与绚丽的灯光交相辉映。高科技的发展, 电声乐器的完善, 使国外有不少艺术家醉心于色彩音乐的创作和色彩乐器的研制。

联觉之所以能产生,是由于人的感觉能力可以把同一事物的不同属性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成为一种巩固的心理模式。

联觉对于认识对象来说, 弥补了客观条件限制下实际属性的单一性, 就像看到一棵满是残枝败叶的枯树,本来它只能以其衰败的形象作用于人的眼睛, 而联觉却能够给人提供它的音响,给人以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叹声。

二、统觉:知觉经验的相互叠合

第一, 统觉是由当前事物所引起的心理活动, 和过去的知识经验发生的联系,从而起到提高意识清晰度的作用。这就是说, 在人们的知觉过程中,能够引起主体的注意而进入知觉范围,并不是随意的,偶然的, 而是由主体过去的知识经验在自觉不自觉地发挥某种导向作用。现代心理学虽然更倾向于喟定势这理论来阐述这种现象,但对于主体已有的经验在知觉过程中的地位, 同样是十分重视的。

第二, 因为统觉是由过去的知识经验所引起的,这就使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总是带着鲜明的“我”的色彩。这样,客观对象在进入主体的意识领域时, 已经被“我”这一有色眼镜所改造过,主体过去的知识经验就会作用于现实的认知活动。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审美主体的情感、趣味、性格等主观因素, 就会对审美感受的实际效果发生多重的影响,形成独特的美感内容。

通感与联觉相比,两者属于不同的心理活动阶段;联觉是以空间并列的形式给人以不同感经验的直接“串联”,统觉则是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把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感知联系起来,并用它去改造和重组新获得的知觉经验

三、通感:时空交叉中新意象的创造

通感一词最早是钱钟书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 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这种“在感觉上通同一气”的现象, “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 就是‘通感’(synaesthsia)或感觉挪移。




金开诚在《文艺心理学论稿》一书中,把通感分为“感觉转移”“表象联想”“表象转化” 和“对艺术辩证法的认识和运用”四类。除了第一类还属于感觉阶段, 就是联觉的另一种说法之外, 其余的都超越了感觉:二、三两类属于想象的范畴, 第四类更是进入了理性认识阶段。

第一,联觉和通感都具有“感觉沟通”的特点。但联觉到此为止, 它以不同感觉经验的虚实结合,让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产生全新的感觉。而通感却要继续发展,它需要借助过去的经验 去引发另外的感觉经验,所以说,联觉与统觉的结合才合成通感。这种组合仍俅持着两种以上感觉经验的“串联”,但它们不是同步发生,而是有着以往的积累,有着主体强烈的情感色彩。因此, 通感具有时空交叉的特点, 并且通过以往经验与当前感觉的叠合, 去促发不同的感觉经验的产生,创造出新的意象来。

第二,联觉和通感的区别还表现在心理机制的差异上。钱钟书先生认为“本联想而生通感”金开诚也明确提出通感“实际上的心理内容却主要是表象联想”陆一帆认为通感有“感觉通感”“表象通感”和“双重通感”三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第一种纳入联觉的范畴, 后两种则是严格意义上的通感)

四、移觉:形象的语言至感觉转移(通感的表面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感官所产生的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互有联系,某种感官的感觉可以引起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反映在词语的运用上,可以把描写某种感觉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感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这种修辞手法就叫移觉,也叫通感。移联觉反应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觉常常跟比喻结合使用。

“感觉转移” 只是通感的表面形式,而自觉的表象运动则是联觉反应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通感的实际内容。“通”是表象的运动流通,“感”是因为“感性正是表象的一个显著特征”

参考联觉反应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原文:

[1]於贤德.论联联觉反应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觉、统觉和通感的联系与区别[J].文艺研,1995(4):38-4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JS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