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讲座观后感》,欢迎阅读!
讲座观后感
美17 魏芳 2011013041
我在听完这一轮讲座之后,感觉实在是受益匪浅,很感谢学校安排了这样的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艺术这一门类之深奥和博大,然而学的最多的还是有关于设计的一些感悟。
第一次的讲座是柳冠中先生给我们的讲的,我印象很深刻,他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讲的主题是《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主要是阐述了他对设计和艺术的一些思维方法。我觉得柳冠中先生的一些想法是很有见地的,譬如说他说的“设计经常讲品牌,大家都在做品牌战略,但往往很多人提到品牌只讲牌,并不讲品。”这句话得到很多人的认可。这个“品”字可是包含了许多含义的,试想以一下为什么是三个“口”而不是一个“口”呢?,他认为:中国目前正处在这么一个阶段,到处在显摆,到处在招摇过市,它谈不上品。我们讲真正的“品”是一种适可而止,是一种我们现在所说的要有节制生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而我们讲的设计的观念和如何评价一个好的设计,绝对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要做过头。我也非常认同他的观点。 我从中的感悟是中国现在是奢侈品消费第二的国家,国人都以家中有奢侈品而骄傲,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从中国的文化传统来讲,“节俭是中华名族的美德”,这句话永不会过时,难道我们不应该继续发扬下去吗?从中国的设计角度来讲,中国的品牌却是屈指可数的,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中国的品牌设计上,让别国都来买中国的设计的奢侈品,这才是国人值得骄傲之处。
他还说:“真正生活的问题,被大家忽略的问题,这个才应该是我们所讲的设计的思路。” 的确,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出好的设计,但却没发现答案就在身边。另外,他对设计的认识的很深,他认为:“设计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是一种能力,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技巧,但是设计仅仅从这个角度认识的话,就太局限了。设计是人跟大自然,跟社会和谐的一种智慧,或者我们的思考方式。”所以设计是远远早于科技和艺术的。简单来说,设计一直在人类的进程过程充当着催化、引导和调整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角色,所以设计的本身,它的本质就是一种整合的创新,它不仅仅是某一个专业的创新,它最终靠的是整合广博的知识和资源的结构关系。
具体来讲,设计的作用是引导人们的审美观念,使之成为健康的审美观,以合理的生存方式生活,另一方面,要从思维方式上来讲,我们应完成从造物到谋事的变化,不要追求“最”,倒不是说在设计上不能追求“最”,而是说不要一直陷入在追求“最“的境界里,那样只会一直在自我的圈子里打转,所以说应该在适应特定的条件、情况下,为别人考虑,才能达到在艺术上更高的境地和作为。在方式上,不要盲目的去追求技术、手段,本质才是在重要的。也就是说,你既
要把自己放在设计体系里,又不能埋没在技巧中,正如一句话所说:“人们并非被事物所扰乱,而是被对事物的看法所扰乱。”这其中的奥妙也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因势利导,适可而止;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然而这其中的奥妙还需要各位去仔细的品味了,而在设计某一样东西时,还应把对象的需要、特性……一一满足这些的同时,也应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更具有创新性。
以上都是从柳冠中先生的精彩讲座中所感悟出来的,他不仅给了我们很多和设计有关的方向,还使我们今后在专业学习上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还有一个使我印象深刻的是身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教授苏丹的讲座,他的讲座有些是关于环境艺术设计,因为我是学环境艺术设计的,所以就对这方面很是关注,而苏丹教授的演讲最后得到了学生的满堂喝彩。
苏丹教授讲的范围很广,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使我们有了努力奋斗的目标,他指出中国的设计现在缺少一种野性,野性指的是一种难以驯服的生性。如(唐) 韦应物 《述园鹿》诗:“野性本难畜,玩习亦逾年。” 又如沈从文《湘行散记·虎雏再遇记》:“眉眼还是那么有精神,有野性。”中国的设计缺少野性,这与中国的教育模式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学校就像是一个工厂,生产的都是一个模子的学生,磨没了学生的棱角和野性,从而使得中国的设计特缺少一种野性,国内知名的设计人余静赣在会上建议中国的设计教育界能够增加设计哲学的课程,培养学生们的“野性”。
他说,“野性”是当代中国年轻的学子需要的,中国人历来缺少“野性”,我们的民族也一直缺少“野性”,这阻碍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广东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庐山艺术特训营的创办人,余静赣甚至认为他们这一代设计师“是失败的一代”。他说,日本平均每年能出现一位重量级的设计大师,而我们大量的建筑都由国际友人帮助设计,“中国的设计就像中国足球一样,总是走不出国门”。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王铁也发现,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们不敢想象。“你敢想象,这比任何资产都重要。”王铁说,不具备想象力就无法成为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虽然中国的设计现况正如上所述,但现在中国的一些设计院校也已经开始了教育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想象,我相信中国的设计师不会再被人认为是“失败的一代”中国的设计总有一天会走出国门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H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