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人的发展“三阶段”思想研究》,欢迎阅读!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阶段”思想研究
作者:曹军梅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20期
曹军梅 沈阳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摘要: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了现实的人发展的“三阶段”与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的对应关系,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视角阐明了现实的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特征。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发展“三阶段”的思想对于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人的发展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实的人;阶段;特征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1001-828X(2018)030-0363-02
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依据人的发展状况,对人类历史作了“三形态”的划分,揭示了现实的人发展的“三阶段”与人类历史发展“三形态”的对应关系,即自然的人对应着人的依赖性社会、偶然的个人对应着物的依赖性社会、有个性的人对应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阐明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规律,勾勒了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的大致图景。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两个方面揭示了现实的人在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
一、现实的人发展的第一阶段:自然的人
自然的人是指前资本主义社会 ( 人的依赖性社会 ) 人的存在形态。其基本特点是:人虽然通晓自身生产的整个过程,个体能力的发展虽然具有原始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决定和制约,人的活动能力及水平是非常弱小和有限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上,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非常狭窄和孤立的范围内发展着,其生产活动多数情况下要服从大自然的节律和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上是一种听命式的顺从关系。由于生产工具十分简陋,或直接取自于自然,或来源于对自然物的简单加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对自然过程起一种辅助作用,劳动产品主要是自然产物,人的活动不可能超出自然界加诸于人的限制,人对自然界的影响总体还比较小,远未及改造和驾驭自然的程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简单而狭隘的。
人与自然的交往关系状况决定和制约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发展的现实状况。由于生产力低下,在当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必须联合起来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在生产力缓慢地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尽管在形式上存在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个人与其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人的依赖关系” 。在原始公有制社会,共同体的形式有氏族和部落,人的依赖关系表现为人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原始共同体的直接依赖,在共同体中成员之间是平等协作关系;在奴隶制、农奴制社会,共同体的形式有农村公社、城市公社和行会,以及阶级和国家等虚幻共同体,人的依赖关系表现为人对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共同体的直接依赖,在共同体中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之间是统治服从关系。在这些不同形式的共同体中,个人是共同体的附属物,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由于交换只是附带进行,并且只发生在不同共同体之间,不可能割断个体同共同体之间的自然血缘性和宗法性“脐带” ,个人不可能摆脱共同体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存在状态。但是,在发展的早期阶段, “单个人显得比较全面,那正是因为他还没有造成自己丰富的关系,并且还没有使这种关系作为独立于他自身之外的社会权力和社会关系同他自己相对立” [1] 。在古
代社会,人的生存既是全面的又是片面而简单的,人的发展处于一种畸形的状态。作为共同体成员的单个人不能独立自由地发展,但作为共同体的最高体现者和代表者,却能获得特殊的、畸形的发展。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无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都要受自然因素的制约,没有什么自由可言,表现出一种自在的存在状态。
二、现实的人发展的第二阶段:偶然的个人
偶然的个人是指资本主义社会 ( 物的依赖性社会 ) 人的存在形态。其基本特点是:人类依靠科技的力量在很大范围和很大程度上能够控制和支配自然,同时人摆脱了对人的依赖关系,但却受到自己的创造物 ( 商品、货币和资本 ) 的支配,陷入对物的依赖关系,人们在市场经济中通过竞争来确定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由于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等等,在社会劳动里蕴藏的生产力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 。人超越了地方性发展限制,改变了自然崇拜心理,开始改造和驾驭自然,使自然纳入人的控制和支配之下,在自然中注入人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成为人活动的对象,成为人的有用物;它不再被认为是在人的活动之外的自为的力量;人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论认识就是为了改造自然界,其目的是使自然界 ( 或作为消费品,或作为生产资料 ) 满足人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摆脱了受自然盲目支配的状态,在同外部自然的联系中获得了愈来愈大的自由。不过,在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条件下,自然与人相分离,人与自然处在尖锐的矛盾之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是异己的东西。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个人取得了对人的独立性,在人格上获得了自由和平等。商品交换原本是物与物的交换,反映的是物与物的关系,但是,由于商品自身不可能实现交换,而必须由商品所有者来完成,于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物与物的关系便转化成了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和人的关系。商品所有者必须作为自由意志体现在这些物上的人互相发生关系,作为商品的这些物才能互相发生关系,因此,每一方只有在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的基础上,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所以,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换双方必然要表现出让渡自己的产品而占有对方产品的意志。商品交换是以商品所有者彼此承认对方对自己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尊重对方自由意志为前提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作为商品的所有者,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他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
个人在人格上获得了自由和平等,但却又被自己的创造物所奴役,表现为对物的依赖性。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条件下,物的商品形式把人们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从而把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每个个人的生产,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生产;同样,他的产品转化为他本人的生活资料,也要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消费” [3] 。由于生产过程中原有的那些人的一切固有的依赖关系都得到了解体,生产者相互间的全面的依赖关系得到了确立,因而一切的产品和活动都转化成了交换价值,即交换关系延伸到了一切社会关系之中。毫不相干的个人之间通过交换价值建立起社会联系,对每个个人来说,只有通过交换价值,他的活动或产品才能成为他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东西。而每个个人也是通过交换价值来行使支配别人的活动或社会财富的权利。在交换价值上表现出的这种社会联系,是从毫不相干的个人互相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不是表现为个人互相间的关系,而是表现为他们从属于这样一些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对于个人本身来说是异己的东西,表现为物的东西。交换价值使自身在纯粹形式上确定
下来,货币才得以产生出来,货币是同商品实体相分离的交换价值。 “货币存在的前提是社会联系的物化;这里指的是货币表现为抵押品,一个人为了从别人那里获得商品,就必须把这种抵押品留在别人手里” [4] 。一切产品和活动转化为交换价值,固然以生产者互相间的全面依赖为前提,但同时又以生产者的私人利益完全隔离和社会分工为前提。这种社会分工的统一和互相补充,似乎是一种自然关系,存在于个人之外并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自然科学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类从深度和广度上把自然纳入自己的活动范围,把纯粹的自然变成历史的自然,使自然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在人与外部自然的关系上获得愈来愈大的自由。同时由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联系和人身依附关系的“脐带”被斩断了,每个人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市场经济中通过竞争来确定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上的这些特点显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处在一种自为的存在状态。
三、现实的人发展的第三阶段:有个性的人
有个性的个人是指共产主义社会 (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 人的存在形态。其基本特点是:人不仅从自然控制中解放出来,而且从物的社会关系奴役中解放出来,人与人结成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了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实现了统一。自然界“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 ,同时, “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 [5] 。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同时,自然界给劳动者提供生活资料,离开了自然界,劳动者就不能生存。 “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有计划地经营土地及其自然财富,如地下资源、水流和森林,并考虑到这样经营的后果,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人们共同占有和共同控制生产资料,进行本身实行分工的、直接的社会的生产, “并且参与产品界,参与消费,并不是以互相独立的劳动或劳动产品之间的交换为中介。它是以个人在其中活动的社会生产条件为中介的” [6] 。共产主义由于消灭了私有制,扬弃了异化劳动,自然界对人来说才不是一种异己的东西,而是人的自然、人的对象、人的环境、人的世界,一句话,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人的存在,具有人的意义。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实现了统一。私有制与旧式分工体系的消灭,使人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紧张而创造性的劳动活动逐渐成为人的自主需求,人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展示,其需要呈现出丰富多样和合理控制的性质,人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普遍加强,从而实现了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身的协调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丰富的社会联系终于生成。总之, “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 [7] ,个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了理想境界。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一个人都承认另外一个人的自由并且都是为了提高另一个人的自由而行动的,也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8] 。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得到真正解决,成为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发展“三阶段”理论对于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阶段的特征表现为人的发展“三阶段”在时空上的压缩,不同阶段的特点在现实中并存:既遗存自然的人的一些特点,又处于偶然的个人阶段,还要面向并将走向有个性的人。对待这三种特点的态度应该是:对于遗存的自然的人的一些特点应该从观念到制度予以根除;对于偶然的个人的特点在肯定的基础上要加以限制;对于有个性的人的特点要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引导,并通过社会的改造为其形成创造条件,但不能指望大多数人超越当下的阶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G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