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文字是日本文字的根,中华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的感受》,欢迎阅读!
![是日,本文,中华文化,中国,感受](/static/wddqxz/img/rand/big_115.jpg)
中国文字是日本文字的根,中华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
的感受
日本原来是一个没有文字的国家。中国史籍《隋书•倭国传》中记载:古日本“无文字,以刻木结绳记事”。在日本形成自己的文字之前,汉字一直是日本使用的主要记录文字。汉字传入日本大约已有2000年的历史。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的铜镜、印章、货币等传入日本,其上的文字即是最初入日的汉字。大陆移民把汉字带入日本,从此汉字就成了日本流行的文字,官方用以记录历史,学者用以著书写作。公元5世纪以前,懂汉字汉文的只是少数上层统治者和大陆移民。公元6世纪以后,不仅上层统治阶级学习使用汉字,就是普通百姓也学习使用汉字,汉字成为日本人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是日本惟一正式使用的文字。公元9世纪中叶,留唐学生吉备真备和空海创制了日本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片假名是取汉字的偏旁、部首或汉字的一部或全部而创制的,平假名是在汉字草书基础上创制的。日本假名创造以后,仍然须要配合汉字使用。虽然日本创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9世纪至11世纪仍是日本汉文学的兴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汉诗文集。
一直到现在,日本所使用的文字仍是假名夹汉字,仍是中国文化圈内的国家之一。日本文字并不是假名和汉字作为同等价值混杂在一起,而是汉字在使用中具有更高的价值。日本人一方面创造了表音体系的假名文字,一方面保留了表意文字的汉字体系,这就把汉字运用简便,一字一意的优点与假名易读易写的特点结合起来,
使日语文字语言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字体系。
日本从未纳入中国版图或成为中国藩属,只做过中国的朝贡国和册封国,政治上始终独立于中国之外,接受汉字及汉字文化(汉文、儒学、华化佛教、中国式律令等)是日本人出于本身需求的自主行为,因而其文字也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创造性,故在西学东渐、掀起文字拼音化大潮的近代,日本虽然出现过“汉字废止论”一类呼声,政府也实施“汉字制限”政策,缩小汉字使用量,然而汉字始终在日本保持着因应变局的活力。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外国文化。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日本就不断从中国取经。公元285年,《千字文》、《论语》等文化典籍输入日本。此后,日本还通过多种渠道输入儒学,请专家讲授中国文化。这种风气至隋唐达到了高潮。公元600年,日本首次派遣隋使到中国,实地考察研究中国文化。接着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进行了“推古朝改革”,初步确立了中华式的社会体制。公元645年,日本又推出全面引进和效仿唐朝文物典章制度的“大化革新”,同时19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有的遣唐使为了深入研修中国典籍,留在中国学习三五年不等,人们习惯上称他们是“留学生”。中国的留学生一词即由此产生,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到了奈良时期,日本加大了引进中国文化的力度,中国的文学、艺术、绘画、建筑、医学、科技、生活习俗等都涌进了日本。中国式的佛教文化也在日本植根,鉴真和尚的东渡成为日本佛教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到公元9世纪左右,日本基上具备了中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7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