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敬畏制度》,欢迎阅读!

敬畏制度
孔子曾有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之“三畏”,时至今日,笔者认为还要加一畏,就是要敬畏制度。何谓制度?《辞海》中说,制度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统一程序办理的规程”。建立制度的本意,就是让大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避免因个人随心所欲而造成社会的无序和混乱。应该说,制度的形成,无不是历史经验或血淋淋教训的总结。各类事故问题的背后,总能查找到“违反或不落实制度”的原因教训。
现实生活中,人们与制度博弈的情形经常发生。大体有三类情形:一类是主动所为。当事人把突破制度,帮助自己或他人得到制度以外的利益,认为是一种胆略和本事;把能够办政策之外的事,解决制度不允许解决的问题当作个人之能事,并大加推崇和追随。而对严守制度、按章办事的人却不屑一顾,认为是死板、缺少魄力。另一类是被动而为。当事人唯命是从,原则立场和是非意识弱,只要是领导交办的,不管符不符合政策制度,都照办不误,不计影响和后果。还有一类情形是处于主动和被动之间。当事人虽然知道制度的重要性,而且一般情况下能够严格按章办事、按职履责,但是当亲朋或同事极力相求时,他们内心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在亲情友情面前妥协了,违心“帮助”解决制度所不允许的事情。
凡此种种,在不同心态和情形下,他们摆脱制度的约束,突破制度的底线,给自己或他人赢得制度以外的利益。这些人当中,确有因此而终身受益的极个别现象,这也正是促使少数人铤而走险、一再与制度博弈的重要原因。但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则是在短期的窃喜之后,随之引发一个个问题和后患,最终受到制度的惩罚。无论是哪种情形,大量的事实证明,谁挑战制度,谁就会在制度面前栽跟头、吃苦头,即使个别人侥幸逃过制度的惩罚,也会因担心被发现而终日惴惴不安。如何有效防止这些情形重复发生?客观上,除了健全完善制度、加大对违犯制度的人和事惩罚力度之外,作为当事人,从主观上敬畏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只有敬畏制度,对它充满敬重和畏惧,在制度面前才有如履薄冰之危,不敢有懈怠之举,不敢做忘乎所以之为。其实,敬畏制度是个人自身修养的一种体现。敬畏制度的人,他们把制度视为生命,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主动用制度规范和约束自己、检点自己,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和警惕,不越制度雷池,不做违规之事。他们所做的工作尽管事过多年,时过境迁,却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敬畏制度也是执行制度的一剂良方。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执行制度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只有内心敬畏制度,才能尊重制度、重视制度,继而成为不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6S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