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机械专业“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探索》,欢迎阅读!
机械专业“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探索
作者:孟晓明,孙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期
孟晓明,孙伟
(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100)
摘要:机械专业此学科综合性比较强,知识抽象、实践性强、且学科多有交叉,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在当今形势的影响下,我们采取了以教学为主,实践为辅,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轨制教学模式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机械;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31-03
机械专业的教学目的是要为社会培养一批满足社会及企业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对新知识再学习的能力。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情况却并不容乐观,往往只重理论,不重实践,或者相结合,但是因为种种限制原因,效果也不甚理想。在我校,机械专业历来是主干专业。对于如何加强理论教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工程设计能力,使学生真正适应时代的需求,一直是我们任课教师在切实思考的问题。
一、机械专业的现状及面临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人们的就业观念意识以及企业的用工意向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各个企业都要求持证上岗,使得各个职业技校都有蓬勃发展之势,但是在这蓬勃发展的势头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1.学生人数与实习岗位不成比例。近几年招生的人数快速增加,但是实习岗位却还是寥寥无几,学生人数与实习岗位不成比例。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机械机电、数控等专业的技工成了众企业争抢的对象,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增长迅速。如某职业学校,在2006 年,机械专业的新生才两个班,到2007 年变为3 个班,2009 年增加为5个班,2011年变为8个班,2012年计划招生为10 个班。但是在实习的岗位上,却变化不大,只是在2009 年增加了车床7 台,铣床4 台,数车3 台,数铣3 台,这与快速增长的学生人数显然是不成比例的。
2.学生素质每况愈下,教学上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我们知道职业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高考或中考的落榜者,这些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且就读职业学校,又让他们有很大的失落感,感到前途渺茫。这些学生纪律散漫,逃课逃学多见,上网成瘾,甚至屡见打架斗殴的现象。因此管理这批学生成了老师最大的问题,要先管好纪律才能管好学生的学习。其次,职业院校都采用的是先在学校讲述理论课,毕业前统一安排实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学习时,知识晦涩难懂,学生因为不懂而厌学。实践课时不会操作,而此时想到自己专业知识不足,想重新学习,却回不到课堂,没办法继续学习。
3.学校的师资结构不合理。现在我们都要求学生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有熟练的技能,但是这样的学生必须要由具备同样能力的教师培养出来。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聘用的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而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的实习老师多为企业的工人,这些工人实践好,但是理论知识欠缺。这种师资结构不符合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我院双轨制教学模式研究
针对上面这些具体的现状及问题,我院在现有学校资源的情况下,实行教学与实践并进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学与实践同步进行。当然本院的实习岗位也有明显的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将学生分为3个部分。一部分进行上述理论与教学并进的双轨制教学,一天的教学时间,一半在课堂,一半在车间。还有一部分,将最后的实习时间分为几次,在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各穿插一次1 个月的集中实习时间。而最后的一部分学生,就按常规的教学模式,只是讲述理论知识,到毕业前再集中安排实习。一方面我们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实习岗位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些学生间做一个对比,看教学的具体成效如何。经过几年的对比教学,我们发现,通过双轨制教育的学生,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被企业认可的人数超过了95%,且每个学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很快的适应工作,一般在一个月以内,这些学生就能工作自如。而每学年分散实习的学生,其实践能力也可以,这些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65%,有一半的学生得到了企业及厂家的认可。多数学生在岗位上踏实肯干,三个月以内,学生都适应了新的工作。而最后常规教学的学生,其就业率不到40%,多数学生都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操作能力也很差,很多学生都不能正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不能够被企业接收录取。在这三批学生中,企业的评价也是最差的。
三、对双轨制教学模式研究结果的讨论
从上面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双轨制教育模式下,我院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最好的。这个也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最好阐述。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够做好实践,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同样,学然后知不足,我们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知道自己学习的不足,才能够知道自己要学习掌握哪部分知识,反过来完善充实自己。可以说实践是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是否扎实的良好手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的方式,一手抓实践教学,一手抓理论教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学生学习才会更有的放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意识才不会被磨灭。而常规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对这些晦涩的理论知识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认知力,枯燥的学习,使他们学习的兴趣大减,势必不能学好理论,而实践过程中,又面临毕业,很多学生急于找工作,不好好实习,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势必也不高。因此,理论与实践双轨制的教学模式无疑更适合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
四、施行双轨制教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当然在双轨制教学模式施行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实际问题,这个和现在多数职业学校面临的问题相同,主要是上面提到的实习岗位不足,教师师资队伍不合理。在这几点问题上,我们对我院的教师采取每年定期培训的方式,将教师安排到对口的实习岗位,实地培训。让我们的教师对学生实习岗位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对这些教师的理论教学有一个促进作用,让其在讲述的同时,多结合实践中实例,这样学生掌握起来会更轻松一些。在实习岗位不足的问题上,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尽量多增加一些对口结合的企业,或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用为企业培养优秀员工等措施吸引一些企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当然,我们的力量毕竟很微薄,要做好这点,需要国家与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国家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加大对这些职业学校的扶持,给予对口企业适当的政策支持,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实习岗位的增加,才能够保证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双轨制教学能够切实实行,也才能够为社会及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实践证明,双轨制的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特别是对于机械专业这些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高,更应该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不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培养出的学生才会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灏.浅谈机械类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5).
[2]王新刚,余洁.浅谈单片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J].教育与业,2010,(32).
[3]陈晓明.浅谈对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认识[J].经营管理者,2012,(2).
作者简介:孟晓明(1964-),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o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