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醉时歌》赏析

2023-05-28 08:4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醉时歌》赏析》,欢迎阅读!
杜甫,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杜甫《醉时歌》赏析

作者:赵会娴

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24

该诗题下原注为:赠广文馆博士郑虔。郑虔(692764),郑州荥阳人。唐代画家、文学家,能诗、擅书画,因其诗、书、画并妙,被玄宗誉为郑虔三绝。天宝初为协律郎,后被人密告私修国史,被贬,回长安后任广文馆博士。郑虔还长于地理,著有《天宝边防录》,记述各地的山川险要方物,诸儒叹服,当时人称其为郑广文

全诗共分为四段。第一段为前八句。这一段实为郑虔立一小传。衮衮是相继之意。指御史台,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台省连用,指朝廷清要之职。诸公衮衮登台,语含讽刺。以郑广文之才,却不能飞黄腾达,能相继登上台省的,竟是善于钻营、不学无术之辈。甲第纷纷厌粱肉中的字是饱足、满足之意。这四句通过对比写出了达官贵人锦衣玉食,郑广文却贫困交加,突显其才高位下的处境。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指出郑广文的德才兼备,超越了伏羲氏与屈原、宋玉。这虽有过誉之嫌,却恰好表现了杜甫对郑虔的赏识。本段的最后两旬诗指出郑虔仕途坎坷,名高百世,也不能有补于生前的坎坷不遇。这是愤激的反语,并非不欲名垂万古。这一段既是为郑虔立传,也隐含着杜甫的影子。后世尊其为诗圣是其名垂万古,而杜甫生前官小职微,漂泊西南,其不遇与郑虔相类。

第二段从杜陵野客人更嗤痛饮真吾师。这一段主要写杜甫与郑虔的交游情况。两人的交往集中在对酒的共同爱好上,酒逢知己千杯少是这一段的最好诠释。杜陵野客是杜甫自称,这两句是杜甫穷困潦倒的自画像。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写出了两人交往频繁,杜与郑互相宴请,礼尚往来。尔汝交指忘年交。杜甫与郑虔结交时杜甫三十九岁,而郑虔大概已近六十岁,用尔汝交称许两人交情,非常的恰切。吾师即我的老师。这首诗是写给郑虔的,同时这一段又是写两人的交往情况,因此即专指郑虔。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写出了杜与郑的交情深厚。杜与郑两人怀才不遇,所以都沉浸在酒乡之中,这令读者想起阮籍、刘伶等沉醉酒乡,看似放旷,实则隐含着怀才不遇的巨大悲哀。

第三段共六句。前一段写两人的饮酒情事,属于泛泛而写,这一段则是具体描写。清夜沉沉动春酌点明了喝酒的时间是春天的晚上。灯前细雨檐花落则是饮酒时室外的环境描写。檐前的细雨,在灯光的映衬下,如花般飘落,可见当时景色之幽(该句解释参考韩成武先生《少陵体诗选》、《杜甫诗全译》)。这两句是诗中唯一的景物描写,在议论与叙述的文字中插入景物描写,有利于调节感情的密度,以景来节制情感,使得诗歌的感情不会因一味的高亢而难以为继。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是指两人狂歌痛饮之际,妙语连珠,好像有鬼神相助,又怎能想到有一天终将因饿死而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两句为用典。司马相如、扬雄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人,相如却不得不在酒店卖酒、洗涤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器,扬雄因为刘桑的牵连,跳楼自杀,可见贤人之不遇,自古如此。这两句诗既是安慰郑虔同时也是自慰,看似宽慰,实则激愤。

最后一段为末六句。先生早赋归去来为用典。表面看来归去来是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但这句诗还有更深的用意:一方面指出郑虔有陶渊明之才,一方面也指出郑虔与陶之怀才不遇相似,故郑欲效陶之归隐田园。而田园的环境则为石田茅屋荒苍苔,既见其破败又见其甘于清贫自守的品格。儒术于我何有哉,此句为杜甫自问,牢骚之语,与后一句诗孔丘盗跖俱尘埃相联系,可见名垂万古无用。这两句诗是反语,实则暗含着对当时政治的失望与不满,然终又无可奈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力度。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其意为郑老先生您不必因听到这个而感到心情凄惨,有我相伴,且尽生前一杯酒吧。末联以相遇衔杯作结,想要及时行乐,然而乐中有不遇之悲,有困顿之苦,充满悲愤欲绝的感情。末联可用杜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绝句漫兴九首》其四)作为注解。

王嗣爽曰:此篇总属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非真谓垂名无用,非真谓儒术可废,亦非真欲孔、跖齐观,又非真欲同寻醉乡也。公咏怀诗云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即可移作此诗之解。可见前人将这首诗看作杜甫怀才不遇的不平之鸣,出自奉儒守官家庭的他并非真想抛弃儒术,通观杜甫一生,儒家思想始终是其主导思想。杜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独酌成诗》也有儒术岂谋身之语,均可视为牢骚之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m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