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短文两篇谈读书课堂实录新人教版》,欢迎阅读!
《谈读书》课堂实录
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
生:我比较喜欢读书。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
生: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 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
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也读过一些书。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热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优秀的。知识能改变一切。 生:我读过《西游记》,很有趣。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高兴。 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 (大屏幕显示:谈读书 培根)
师: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大屏幕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 (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
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生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对读书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生2:有一句话我反复读都没读懂: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师:你可以向教室里除你以外的任何人请教。 生1:请×××同学帮忙指点一下。
生2:我是这样理解的:读书速度太慢容易养成拖沓、懒惰的习惯。 师:接下来继续我们的交流。 生: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就是不同。“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师:我们不但要做“有知音”,而且应该是一个“明智之士”。
生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不同的书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读法。
生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这句话我不懂。
生3:我是这样理解的:人的思维、才能发展受阻,都可以通过读书得到疏通,就好像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治疗一样。
生4:这是一篇议论文,但我始终没有找到它的论点。
生5:我觉得文章主要谈论的是读书的益处,所以,它的议点就应该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这篇文章是培根的一篇随笔,跟一般议论文相比较,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述,形式上显得有些散,但这些看似零散的语言都是围绕某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就如这篇文章一样,全文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的方法等问题。 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散文家。是他将随笔这种文学体裁引处英国。他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因为,培根的随笔语言有诗歌的韵味,有格言的深刻。
1
现在,请大家推荐一位能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为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可以作读书名言的句子标记出来。 (一人读,其他同学标记读书名言)
师:文章中,作者妙语连珠,格言迭出,堪称为一本读书名言集锦。这些句子不仅透露出了作者对问题冷静而透彻的观察,而且具有种种特殊的美感。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为这篇文章编一本《读书名言精评》。我们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 (在屏幕显示:编写《读书名言精评》:每人从课文中选取2~句读书名言作为精彩点评。点评角度自主确定,可以挖掘句子思想内涵,可以分析句式,赏析修辞,也可以涉及遣词造句。 范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句子分别以“读书”“讨论”“作文”为例论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句式整齐,使论证更为有力)
(学生小组全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评》。教师巡回参与)
师:现在,我们一起口头交流一下学习成果。发言时请采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即:先朗读你所点评的读书名言,然后诵读你的点评。
生: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师: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生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
生2: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生3: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生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 师:你这里所说的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归纳论证。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举例论证。 师:找找看:课文中还有这类例子吗?
生:我很赞同“讨论使人机智”的说法。有人说过:“你和对方每人一只苹果,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手里还是一只苹果,但是,你和 对方每人一个思想,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
师:是啊!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以产生世间最灿烂的火花!
师:鲁宾斯坦这样评价培根的作品:“文章中充满灵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实用智慧,理解了它可以改造世界。”
现在,请运用你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语言,感受文中喷涌而出的足以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力量。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对文中的观点进行评判,这也是我们读书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请你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屏幕显示:(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为论点说一段话。(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 (学生独立思考)
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想说就说吧。
生:“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曾经,我是一个十分脆弱的女孩。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读到了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我被丑小鸭在逆境中的坚强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i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