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意解说

2023-01-03 01:0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意解说 》,欢迎阅读!
韦庄,词意,江南,菩萨,解说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意解说

作者:汤振洪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上旬刊》 2012年第9



蔡义江先生析韦端己《菩萨蛮》词意,以为“词的主题是赞美江南”(见《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苏教版教参引为参考),细读殊觉不妥,思之再三,思归似是正解,今从三个方面试为探析,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

.开篇。此词开篇以“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领起,很容易使人想起白居易《忆江南》词,不妨拿来做些比较。白词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句起手,用意虽也在赞美,但在运思上却与韦词有很大的不同。白居易说江南好取的是自身的角度,韦端己说江南好,借的是别人的口气,借别人口气说“江南好”,下文既可认同,也可持异,这就有了回旋的余地;以自身的角度直说则不能有此。不仅如此,白居易说江南好是一线直下,由“江南好”的赞叹,说到“风景旧曾谙”,引发对江南美景的回忆;韦端己则潜流暗伏,别生它意:“只合”是“只该”,“本应当”的意思,为什么说游人本应该在江南老去?“江南好”也!因为“江南好”,游人本应该在江南老去,但多少事本应该这样做,而事实却想着那样做,只为别有原因也。词人借“人人”说事,用“只合”二字非常巧妙地隐透出思归的意绪。若依字面直解,便难知其妙。唐圭璋先生说此二字云:“‘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漂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唯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于“只合”二字上看出“无限凄怆”来,可谓只眼独具,不过唐先生于意旨的解读,未免发挥太过。“唯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云云,似乎说作者于无奈之下只得“安时处顺”,这样理解,将词旨定格在明确的抉择上,既淡化了作品对江南之美的赞美,也消解了作品关于思归之切的表达,太过未免不及。其实词人借他人之口赞江南,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用的是比衬之法,拿江南之美足以留人,而思归之心又让人难于安处来做比衬,以表达归思难抑、“信美”难留的矛盾和情思,从而使文情委婉深致,以收深婉曲达之效。若依唐先生之说,除了意蕴单一外,也少了深蕴委婉的韵致。

.意脉。词人既以“只合”两字居首安放,紧接着自然就有两层意思应当说清,其一是江南果是如何?其二是游人如何抉择。江南果是如何呢?顺此一意,接下来词人就以四句描写加以承接,以典型事物写江南之美,其中“春水”两句写江南风物,见出风物之丽;“垆边”两句写江南人物,见出人物之美。这四句均是承前而来。怪不得“人人都说江南好”,今番亲历,果不其然!这里,词人不仅以自己的经历证实了“人人”的说法,而且以动人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江南之美的认同。江南如此之美,是依他人之说留在江南,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回归故里?顺着这个意思,接下来要表明的自然是一个如何抉择的问题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初看此句,词人似乎业已为江南美景所迷醉,准备终老江南了,但传世佳作,平常处最忌做平常看,而此句最耐寻味者,笔者以为莫过于一“莫”字。“莫”是“不、不要”的意思,“莫还乡”是说不要回乡,是谁想还乡,又是谁在劝说其“莫还乡”呢?一个“莫”突出反映出了词人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归思不切,则江南足留,唯有难抑,故而踌躇难决,词人在还乡和滞留江南上做艰难抉择,归思难抑而终至于无可如何,唯有以“还乡须断肠”来自宽,有家难回的忧思便令读者不难想见!通观全词,词人以“人人”之说起手,突出“只合”之意,中间具写江南之美,以为坐实,末尾用“未老莫还乡”以自宽,于清丽简朗之间见怀乡思归之苦,意脉贯注,语浅意深,非深味不可得。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云其“语淡而悲,不堪多读”,移以论此,精准切中,似能得词人之魂者。王国维说韦庄词“情深语秀”(《人间词话附录),深得韦词语言秀丽而情感内蕴的特征,若以“赞美江南”之旨断之,非特皮相,直有郢书燕说之嫌。


.风格。王国维《人间词话》云:“‘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似之。”“黄莺语”不唯清丽,且也婉转,从词风看,韦庄此词,于清丽婉转实兼而有之。叶嘉莹先生以“直曲”论之,表达似有出入,但大意则与王氏差近,而分析却更为具体,《论韦庄词》谓:“韦庄词清简劲直而不流于浅露者,即在其笔直而情曲,词达而感郁。其《菩萨蛮》五首,如‘人人尽说江南好’、‘而今却忆江南乐’,及‘未老莫还乡’、‘白头誓不归’诸句,用笔皆极为直率,而细味之,则其中正有无限转折之深意。”(《唐宋词名家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7月第1版)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细读叶先生之论,似本陈氏之说而申之者。上述诸家,或大体论之,或具体析之,语近而意同,均不失为探本之论。

汤振洪,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海门。责任编校: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gz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