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孩子走进课外阅读》,欢迎阅读!

让孩子走进课外阅读
摘要] 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将成为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个人会不会阅读将决定其向社会获取智慧量的大小。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是孩子一生学习的一个基础,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视野,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还可以丰富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阅读引领 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
笔者对我校6年级某班50名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际状况不乐观,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偶尔读课外书也是羊吃碰头草,拿到什么就读什么;部分学生也阅读,但阅读内容较为单一,只限于《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和课辅资料;还有部分孩子喜爱阅读,阅读的书籍只限于自己喜欢的,有的封面吓人恐怖,令人毛骨悚然,这些孩子显然缺少阅读选择的引领。这些孩子的共同问题是阅读时间较少,多数孩子做好作业之后,就与同伴游戏或看电视。阅读指导不够,存在阅读的选择,阅读的方法问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六年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从近几年小学毕业考试所选用的考题来看,课外阅读知识占到15%,试卷检测内容很灵活,除了字词更多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孩子综合素质高,知识丰富,也是源于爱看课外书的缘故。因此,把孩子引上课外阅读之路,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的意义。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走上阅读之路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够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技能。读书是一项静心的活动,需要一定的氛围。我们可以创设课外阅读所需要的安静氛围,幽雅的环境。通过环境改变人,让环境塑造人、发展人,走上自己的人生阅读之路。
创造阅读环境。如学校建立学生阅览室、班级建图书角、班内倡议“走进教室,脚步轻轻”等。我们班每天中午都会要求孩子在教室内安静,遵守这一规定,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许说话,更不能打闹,在这一要求之下,孩子们或做作业,或休息,或捧起自己心爱的课外书,若此时你进入班级,你会觉得真有走入图书室的气场、味道。我们每周二下午固定有节课外阅读课,孩子在这种课里都会捧起书,静心阅读;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应遵循“断电阅读”,孩子回到家,家长要给孩子读书的氛围,把电视、电脑、洗衣机、游戏机等的电断掉,让孩子不受外界干扰,有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亲子阅读,阅读是需要交流的,它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亲子阅读有利于家长孩子的交流,引领孩子正确的情感体验,也利于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如激发兴趣,家长看了某本书,选中其中的某个精彩细节描述,到关键处戛然而止,激发孩子阅读欲望,孩子会自己去探寻,也给了孩子一个读书的方向,有利于课外读物的选择。
二、 推荐书目,引领阅读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因此,平时指导学生的课外
阅读 ,着力推荐一些小学生必读书目,如新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少儿版,小学生经典诵读,还有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另外推荐与教材相关联的课外读物,如学习了课文《蝙蝠与雷达》可推荐学生阅读仿生学的科普书籍;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可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体会其伟人气度;学习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可推荐阅读杏林子的其它文章,进一步去了解她,走近她,学习她。学习了杜甫的一首诗可推荐阅读他的其它诗歌,体会杜甫的情感,与他当时生活的时代共鸣。还可以根据网上搜索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
三、 指导方法 ,促进阅读
人的勤奋很重要,但做事的方法措施是否得当更重要。张之洞曾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否则,钝刀砍柴越砍越糟,越砍越削其读书的信心、锐气。
阅读是有方法的,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自己需要的、重要的,或新鲜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通读,必要时还可以精度,摘抄,或根据专题需要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
泛读法。如那些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们只需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时,即可采用此法,方便省时。同时,当我们的读书仅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也可采用泛读法。
精读法。对于那些语言清新、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情节生动的佳作、名篇名著,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采用“精读法”。此法先是泛读,泛读基础上重点读,读疑问之处、喜爱之处、重要之处、有益之处。在上面的基础上,从头到尾再细细的全面阅读一遍,仔细推敲感兴趣的字词句、人物描写、语言、对白、感情刻画、内心描述等等,这样就能从本质上理解作者写此文的动机、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静心细潜读,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揣摩其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从而吸取所长。
批注笔记法。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指导学生作批注,动笔墨的习惯。读书其实就是读自己,读出自己理解和感受。可以在关键词处作批注,精彩修辞处作批注,疑惑之处作批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精彩之处作批注。还可以做笔记,笔记方式有摘抄式、提纲式、读感式等。从中高年级开始,就可指导学生写好文摘卡、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从而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选读法。面对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书,我们要学会选择。不看充斥暴力的书,不看涂满狰狞丑恶画面的书,不看思想不健康的书,要看适合我们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的书,看能让我们进步、发展、健康成长的书。男孩子不能只看科幻书或侦探书,还应拓宽阅读面,如科普类,故事类、诗词类,努力做到广度。女孩子也不能只看校园文学教学辅导类的书,还要看报纸的时事、科普等类的书。 活用法。即活学活用。阅读应与交流结合、与实践结合,任何知识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生活,实践生活,让自己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更强。阅读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大同小异,学生要乐于总结概括,乐于相互交流,以求自己知识领域的圆半径更大,具体的实践应用源泉更广,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外阅读能力,生活的本领。
四、 开展活动,巩固阅读
“赏识激趣法”。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要善于保持孩子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非常重要,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正确做法进行支持、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开展“读书小明星”、“书香先生”、“书香小姐”“故事大王”等活动的评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树阅读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正如陶行知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更为重要。”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热爱读书的典型,并加以热烈表扬。这样,通过长期学生间的相互影响,能促进学生间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在家中,家长有目的的在客人面前展示孩子的阅读成果或知识,都是很好的激励。 “行阅读交流”。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在班中可定期举行读书感受交流活动。每周可安排一次,每次为一节课,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内容为自己课后所读的各种书籍。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也可以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在家中,是亲子交流。
“制作手抄报”,在班内张贴,供阅读。随时提问,即兴回答。办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的评比活动。校内、班内经常开展此类活动,能有效促进课外阅读的量与质。
“以写作促读”。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勤于动笔能有效促进阅读内容的深化。在阅读的基础上,可定期举行一些读后感比赛等活动。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孩子终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真正走进阅读,给孩子一个浓郁的书香环境,只要坚持做了,孩子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 [参考文献]
[1] 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88年13期 [2] 陈霞.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 [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
[3] 束德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几点尝试 [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
[4] 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07年9期
[5] 缪振东.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开拓课外阅读空间[J].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6(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