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悲剧美学的视角重读余华《活着》》,欢迎阅读!

用悲剧美学的视角重读余华《活着》
悲剧美学是一种将人类生活理解为悲剧的哲学流派,它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悲剧。《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就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就是一出悲剧。小说中的福贵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却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人生经历。他在家族门第低下、家境贫寒的情况下,不断努力生存和发展,但面对种种不幸遭遇,他的努力显得渺小而无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福贵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他的一生象征着中国农民的经历。 小说中的悲剧主题贯穿始终,而这种悲剧主题的强烈感受源于小说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小说刻画了一代农民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生活在时间、空间、历史等多个方面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他们生存在固定的地方,所有的机会和命运都是注定的。而福贵的一生也是如此,生在贫困的家庭,失去了父亲和女儿,又历经了战争和饥荒,他的命运从出生开始就被决定了。他的所做所为和努力都是在这个大限之下的挣扎,苦难是无法避免的悲剧主题。
此外,小说通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描写,也传递出了一种宿命主义的意味。人类无法摆脱宿命的束缚,悲剧事件是不可避免的。福贵的命运就是如此,在小说中,他所遭遇的一切问题都是由历史、时代和政治力量所决定的。小说揭示了政治与个体的无法调和,尽管福贵努力地寻求改变,但他的努力将不会有效地打破这个无尽的轮回。人类命运的宿命使福贵和其他人无力抵挡,导致人生的悲惨结局。
最后,小说的悲剧主题体现在福贵的父女关系上。福贵获得了一位心爱的女儿,而她生死的命运也与福贵紧密相关。拉扯着福贵的情感,对他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即使福贵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他始终坚信女儿还在人间,甚至不顾其他孩子生命的安危,要取回女儿的骨灰。这种父女关系的悲剧主题,体现了小说中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总之,《活着》是一部经典的悲剧美学作品,它通过对人们内心的反思与对命运的探讨,展现了人类生存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处境的观察和深刻思索。小说中每个人物的遭遇,都是宏观上的历史、政治等因素与个人微观决定的微妙冲突,也是人生悲剧的细微而无法避免的夹缝。而这种悲剧主题所传递的情感,不仅超越了小说本身,更展现了人类生存的本质和根本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R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