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发育迟缓儿早期语言干预及临床观察》,欢迎阅读!
![迟缓,干预,发育,临床,早期](/static/wddqxz/img/rand/big_97.jpg)
发育迟缓儿早期语言干预及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发育迟缓儿早期介入语言训练的疗效。方法 对6个月至1岁的发育迟缓儿早期进行语言训练。结果 早期进行语言训练可提高发育迟缓儿的智力。结论 发育迟缓儿早期介入语言训练可降低智力低下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发育迟缓儿 早期 语言训练
随着新生儿抢救技术的提高。发育迟缓儿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重视发育迟缓儿的早期干预。其干预的方法多采用综合的康复治疗。例如:PT、OT、ST、传统医学,临床营养脑神经药应用等。本文将本院2004年8月-2006年8月的24例6个月至1岁的发育迟缓儿的语言训练的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20例,女4例;年龄6个月-1岁,平均年龄10.3个月;DQ70分以下15例,70分至90分9例;并发癫痫4例。 2 诊断方法
目前对于1岁以内语言发育迟缓的诊断较困难,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本文主要采用法>进行语言发育迟缓检查并结合0—4岁小儿的心智测评。对于智龄落后于正常同龄儿3个月的患儿,只要条件允许就早期介入语言训练。本文中有8例智龄落后未超过3个月,但家长要求早期介入语言训练。 3 干预方法
利用多感觉多渠道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促进患儿的交流。 3.1 视觉训练
1岁以内患儿注意力集中时间极短,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因此需从患儿感兴趣的玩具、食物入手,或者患儿感觉愉快的大运动如举高高、转圈圈,或小运动如胳肢逗笑,吹气等入手,运用各种方式充分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不断地延长患儿注视及追视物品及人表情的时间,提高寻找物品及人脸的速度。 3.2 触觉训练
利用不同质感的玩具,让患儿感知各式各样的物体,对于不能主动抓握的患儿可将玩具送至患儿手掌前,轻轻碰触患儿的手掌,促使患儿手指伸展,再将玩具送入患儿手中,逐步引导患儿,让其主动抓握。对于不能模仿玩具操作的可借助患儿完成,再逐步减少借助,直至患儿可自行完成模仿操作。训练内容需符合患儿的实际发育水平,训练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提高患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患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听觉训练
利用各种带声响的玩具、物品进行训练,让患儿从各个方向寻找声源并逐步提高患儿寻找声源的速度。训练中注意避免使用高分贝的物品,以防止患儿听力受损。训练的教具可利用各种悦耳的玩具或小闹钟等日常物品。本文中有18例患儿对突然掉落于地上并转动的彩色套圈特别感兴趣。 3.4 其他
如手势法、实物认知能力训练等。 4 疗效评估
康复治疗是从初次评估开始到评估结束。从治疗开始进行第一次评估,以后每月评估一次,直至终止治疗。
5 小结
本文24例中有18例坚持训练6个月,4例坚持训练2个月,2例因癫痫反复发作,只坚持训练2周。治疗6个月后再次做智力测试,结果如下表:
治疗前 6个月后
DQ70分以下 DQ70-90分 DQ90-120分 DQ120-130分 15(例) 5(例)
9(例) 7(例)
0(例) 10(例)
0(例) 2(例)
6 讨论
6.1 大脑研究结果显示:0-3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段时间良好的育儿刺激和环境将决定大脑潜能是否能发挥到最大限度[1]。因此,早期科学地通过多渠道多感觉的训练可提高患儿的智力水平。
6.2 玩具的选择:1岁以内患儿的训练需借助大量的玩具,因此如何选择适合患儿的玩具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选择一些安全、无毒、无味,颜色鲜艳的吹塑玩具、气球、摇铃、拨浪鼓、八音盒、橡胶制的小鸭、小鸡等发声玩具、硬塑圈串铃,敲打会滚动的小球,套环、套圈、仿真水果、积木镶嵌板、趣味小屋等益智玩具。训练过程需依据患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及兴趣灵活运用玩具。
6.3 游戏的选择:1岁内患儿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可利用的游戏很多,对于喜欢肢体接触的患儿可多玩玩“藏猫猫”,搔痒痒、转圈圈等游戏,对于延迟反应阴性的患儿可多训练事物的持续记忆。
6.4 心理扶持:及时的鼓励可提高患儿学习积极性及训练效果,因此,在指导家长掌握训练技巧的同时需鼓励家长对患儿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表扬的方式可以是患儿喜欢的食物、玩具或一个拥抱、亲吻、鼓掌等患儿感觉愉快的肢体语言。 参 考 文 献
[1]鲍秀兰等.著 0岁宝宝[M] 北京 农村读物出版社,2004,前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KFG.html